40年影60萬張相 他在天安門紀錄中國發展與變遷

編輯︰紀小婷
撰文︰侘寂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首《我愛北京天安門》在內地家喻戶曉,那個時候,人人都嚮往北京,想去看看天安門。如果能擁有一張與天安門的合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攝影師高源,從17歲工作以來,就一直在天安門廣場,為無數遊客拍照留念,至今已經40年。40年來,他拍攝過60多萬張遊客與天安門的合照。他的作品不但紀錄了人們見到天安門的喜悅瞬間,更紀錄了當代中國的變化發展。 

天安門合照 反映當代中國發展與變遷 

  1979年,高源隨父親來到北京,成為一名天安門攝影師。他從發號賣票做起,跟師傅學習了半年後,在1980年春天正式「轉正」。最開始,他使用的是國產海鷗牌機械相機,用膠片,操作頗為麻煩。拍照的時候規則很簡單:別拍虛了,人像不能高於毛主席畫像。在油條豆漿只要幾分錢的那個時候,拍一張黑白照差不多要一元,很是奢侈。 

當代中國-天安門攝影師高源01
攝影師高源40年來,在天安門前幫人攝影,記錄當代中國的變遷。(網上圖片)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開始活躍,人們手頭寬裕了,有些人來天安門拍照一拍就是幾張。高源記得,那時候即影即有相機剛面世,照片4元一張,但貴價並沒有令遊客卻步,排隊等拍照的人「打蛇餅」到50米開外。高源說,後來數碼相機開始普及,有一天他一個人拍了七、八百張照片,下班騎車回家,居然一路保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對焦姿勢。 

當代中國-天安門攝影師高源06
相機是高源的謀生工具,幾10年來他用過各種不同型號的相機。(網上圖片)

  從膠片到數碼,從黑白到彩色,高源幾10年來用過各種不同型號的相機。除了拍照設備的改變,在高源拍攝的照片裏,人們的服飾也有明顯的變化。從開革開放初期的「藍白灰」套裝,到毛呢帽與中山裝的組合,再到喇叭褲、皮鞋、風衣、蛤蟆鏡和大波浪頭,然後是休閒裝、牛仔褲、漢服⋯⋯高源說,這些年廣場上的服裝愈來愈個性多元,「現在花花綠綠的衣服多了,年紀愈大愈敢穿。」 

當代中國-天安門攝影師高源03
高源用鏡頭記錄下人們來到天安門的開心瞬間。圖為一位老兵來到天安門參觀,高源為他留下影像紀念。(網上圖片)

鏡頭記錄當代中國發展 感受時間力量  

  高源的天安門照片裏,還紀錄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抗戰老兵,有西南邊陲的金婚夫婦,有替過世的親人完成參觀天安門遺願的人⋯⋯他也見證過很多重要歷史時刻,比如香港回歸、北京申奧成功等。對他而言,照片不但是記錄瞬間,更是記錄歷史,記錄了中國這些年的發展和中國人精神的變化。「通過一張紀念照,你能看出當時的歷史、環境,人們的衣着、服飾,那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當代中國-天安門攝影師高源04
直到今天,每個人都有一部智慧手機,但不少人還是喜歡找高源拍一張相作紀念。(網上圖片)

  還有一年就要退休的高源,打定主意還要繼續在天安門拍下去。他有一個心願,就是為曾來天安門拍照的人,再免費拍一次照,讓他們站在當年同樣的位置上,「透過鏡頭,感受時間的力量。」 

當代中國-天安門攝影師高源05
高源的相片反映了幾十年來中國的變遷。他說,他希望通過照片感受時間的力量。(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中國教育-鄉村教師葉連平

奉獻中國教育40年 92歲山區教師成「不滅燭光」

當代中國-周建兵環遊中國

駕電單車環遊全國 當代中國第一人

當代中國-攝影師記錄留守兒童

攝影師4萬張相記錄農村留守兒童 促進中國發展

1:33
當代中國-中國新聞-熊爪咖啡

一杯「熊爪」咖啡 何以走紅當代中國?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創新先鋒

AI功能衣葉曉雲

醫療結合時裝研發AI功能衣 葉曉雲以創科對治脊柱側彎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95後小夥奪「世界麵包冠軍」 靠中國原料征服世界

運動健兒

2:58

港隊單車造王者 沈金康的傳奇故事

影視巨星

《雪山飛狐》、《使徒行者》、《新聞女王》

《新聞女王》佘詩曼 從不會演戲到霸氣Man姐

編輯推薦
2:18

C919客機國產化比例近60% 期待「中國心」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飛機外形都差不多 能一眼認出C919嗎?

國產C919大飛機能「參軍」嗎?

中國航空|C919多次有此禮遇 飛機為甚麼要「過水門」?

蔣丹丹 中國第一位客機女試飛員 C919翱翔藍天有她的功勞

2:24

彩虹邨擬清拆|尼克遜來過打羽毛球 網紅打卡點 曾獲建築獎

1:40

《科技前沿 共享數字經濟》 盡覽中國發展新機遇

2:13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文看清「一帶一路」10年成績單

3:15

一帶一路合作篇|一帶一路10周年 哪些基建項目最矚目?

2:21

一帶一路合作篇|為何要舉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石家莊正定古城 拜訪三國「常勝將軍」趙雲故里

上帝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上帝不救我?

澳門、中山、珠海
丁新豹
丁新豹

大灣區歷史|丁新豹憶澳門最早接觸西方文化 中山原名香山 珠海唐家灣人才輩出

2014年12月12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圍內」與「小圈子」   

   香港電台電視部有一齣戲劇叫作《競爭之合謀有罪》,每集內容都是根據真實個案改篇,當中的個案不少都是認識的人互相作利益輸送,或共同分享利益,通俗一點說就是「圍內益自己人」。 

   「圍內」,在廣東話俗語當中就是一個圈子內的自己人或熟人。這個「圈子」可以是親友,也可以是利害相關的集團,而這個俗語就與昔日鄉土文化關係甚大。     以往中國以農立國,不少鄉村會以「圍」的形式作為族群聚居之地,例如新界地區有不少同一姓氏的圍村。村民在「圍村」內居住和生活,加上是同一姓氏的...

735個洞窟

     歷經千年營建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全人類的文明瑰寶。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現存洞窟735個,在規格、形狀、主題上各具特色,被學者分為9大類,各有甚麼特別之處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