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2-02
據美媒報道,美國空軍機動後勤司令部司令邁克·米尼漢(Mike Minihan)在一份備忘錄中公然宣稱,他的直覺告訴他,美國將在未來兩年內因為台灣問題與中國發生戰爭。
這個「驚人之語」先把五角大樓嚇了一跳,有其官員第一時間回應稱,「該言論不代表美國國防部對中國的看法」,意思是僅代表米尼漢個人意見。但在外界看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中美關係|美國鷹派屢次放狂言 中國不能不防
米尼漢是個大嘴巴,美媒也說他「以涉華煽動性言論而聞名」。但他在美軍內部已經顯不出有多另類或稀奇了,類似的聲音近兩年接二連三地冒出來,而且都是美軍中相當有分量的人。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查理斯·理查年前在一次活動上放言,俄烏衝突對美國來說只是「熱身」,美國與中國的重大衝突「即將來臨」。
這些「中美即將一戰」的恐嚇性預言都差不多,區別在於時間上有不同版本。米尼漢的「直覺」認為,兩年內中美就得打起來,這又把時間點提前了,營造出了好像更緊迫的氣氛。
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力浦·大衛森前年在一場國會聽證會上說的則是2027年,這個時間表被一些國家安全學者稱為「大衛森視窗」。這些說法顯然都是不靠譜的。
然而,我們還不能把這些都看作狂人囈語。結合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實際行動和部署調整,我們可以從這些「囈語」中讀出實質性的弦外之音。
延伸閱讀:中美70年來如何博弈?
中美關係|通過言論刺激和壓制中國 好戰分子蠢蠢欲動
美軍或許有通過打嘴炮的方式刺激、威懾中國大陸的意圖,但美軍的確也在為中美可能的軍事衝突做着實實在在的準備,包括軍事介入台海,阻止兩岸統一,米尼漢的話絕不僅是他的直覺告訴他的,而是代表了美軍一部分人的真實態度。在華盛頓打着「和平」的旗號頻繁在亞太地區進行軍事部署的背後,這樣的好戰分子正蠢蠢欲動。
現在華盛頓經常把建立中美關係「護欄」掛在嘴邊,但試圖衝破「護欄」的力量就在其內部。這段時間,華盛頓還發起了一場「沒有槍聲的戰爭」。
據多家美媒報道,日本和荷蘭已經與美國達成協議,準備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的晶片製造設備,「這是拜登政府努力說服盟國的結果」,而不少美國媒體也將這一結果描述為「幫助美國」。
很顯然,在這場華盛頓一意孤行發起的半導體戰爭中,日荷等國能得到的只有損失,甚至可以說是「欲哭無淚」。「幫助美國」不過是「充當炮灰」的客氣說法而已。
延伸閱讀:中美之間除了惡性競爭 還有良性競爭?
中美關係|美政治精英編造中國威脅為自己造勢
現在,一些華盛頓政治精英已經陷入「打敗中國」的狂想不能自拔,並不斷試圖用編造威脅和恐嚇他國來為自己造勢。
但和平與發展的大潮流讓他們感覺到逆水行舟的吃力,這沒有推動他們反思,反而讓他們更加心急。這恰恰讓世人對一個衝動上頭的華盛頓愈發提高了警惕。
米尼漢等高官的好戰言論,以及華盛頓在晶片領域的拉幫結派,幾乎是同頻共振的,它們反映出,無論是在和平還是在發展問題上,華盛頓都扮演了不光彩的破壞性角色,並實質性地成為整個世界的「亂源」。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個地區發生了248次武裝衝突,其中美國發起的就有201場,約佔81%。
中美關係|美國錯將中國當對手 其代價必然超預期
如今,華盛頓依然放不下借對外衝突大發戰爭財的舊夢。但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把中國當敵人,一定是找錯了對手。
華盛頓愈是叫囂對華開戰,就愈能激發中國保衛國土、強大國防的決心;它愈是想在高科技領域圍困中國,中國自主創新的動力就會愈發強大。
無論是軍事層面,還是科技領域,華盛頓打壓中國的行動所獲取的收益,將遠低於其所必然付出的代價。
(原文轉載自30/01/2023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