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9/11/2022
香港回歸25年來,科學研究取得卓越的成就,為向社會各界展示香港科研實力,團結香港基金籌辦的「創科博覽2022」,特別設置「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科研成果展」,於12月12日至22日在灣仔會展中心展出。
這25個項目共分為「醫療和健康科學」、「通信和自動化」、「材料科學和微電子」、「環境和食品科學」、「文化和智慧城市」5個展覽單元,本文主要介紹「通信和自動化」單元的4個項目。
創科博覽2022|理工大學團隊 參與探月探火工程
「嫦娥五號」是中國首次在月球表面採集樣本的探測器,於2020年通過機械人成功將約 1.7 公斤的月球風化層樣本帶回地球。
其中一套關鍵儀器「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由香港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容啟亮教授率領團隊研發,用以進行月面採樣及封裝。
容啟亮教授的團隊亦研發出精密的太空儀器「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火星相機」),在「天問一號」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以監察「祝融」火星車。
另外,香港科研團隊亦協助「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並為「天問一號」在火星上的著陸做出貢獻。該研究由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吳波教授帶領的團隊研發,其團隊研發的地形測量及地貌分析方法,協助選取月球和火星著陸點。
創科博覽2022|城市大學 研發天線助力6G通信
天線是任何無線通信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件,沒有它,信號便無法傳輸及接收。磁電偶極子天線具獨特性能,使天線不受頻率和方向變化的影響,保證能量不向不需要的方向發射。
磁電偶極子天線由已故的梅冠香教授所命名,梅教授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擁有32年的教研生涯,及後加入城大。
這項發明最初是為第三代(3G)微波頻率的無線通信而設計,但其寬廣的帶寬亦可適用於4G;多年來團隊成員優化技術,研究可應用於5G和6G及以上。
目前,團隊在Google上關於磁電偶極子天線和陣列的引用次數超過4,250次,以「磁電偶極子」為題的 Google Research 有87.5萬次點擊,證明了該發明的影響。
創科博覽2022|中文大學 推動發展醫療機械人
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於2020年4月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工程學院成立。該中心結合醫療及機械人兩個科技領域,將創新技術轉化作臨床應用,讓病人直接受惠。
中心的成立有助提升香港的醫療科技轉化。例如該中心可透過動物實驗和屍體實驗進行研發,還可以進行人體臨床試驗,推動手術機械人創新技術發展。
長遠而言,中心將作為孵化樞紐,培育醫療科技初創企業,提供手術機械人技術培訓及臨床前評估支援服務,推動新型醫療機械人技術商業化。
創科博覽2022|中文大學 研發基建設施監測技術
在國家科技部與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的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關美寶教授,帶領團隊研發出衛星遙感前沿科技。
團隊的研究形成「遙感地面站-理論研究-核心技術-示範應用-產業孵化」的創新成果,服務於重大基礎設施監測。
該成果應用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國際機場和川藏鐵路3個千億級工程項目中,得到了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國內知名媒體和《Science》等國際媒體的相繼報道,在海內外備受認可。
「創科博覽2022」展期及地點
翱翔藍天,貼地飛行,從國產大飛機到高速磁浮列車,從探索海洋到逐夢太空;12月12日至22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創科博覽2022」,為大家展示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同時介紹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的科研成果,免費入場,歡迎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