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4-15
前文講述了西方民主模式中的「太少實事求是」,今次再講另外兩個「太少」。
張維為:西方「遊戲民主」選領導人 能說會道卻欠缺治理能力
第二個太少是指「選賢任能」。西方社會今天極其缺乏具備戰略眼光和執行力的政治家,原因是西方的體制明顯缺少一種選賢任能的制度。在很多西方國家,多黨民主制度早已演變成一種「遊戲民主」,也就是民主等同於競選,競選等同於政治營銷,政治營銷等同於拼金錢、拼資源、拼公關、拼謀略、拼形象、拼演藝表演等等。
這種沒有選賢任能理念的「遊戲民主」,它產生的領導人往往是能說會道者居多,能幹者極少。他們關心的公關是包裝、曝光度、粉絲量,特別是鐵粉和腦殘粉。治國理政經驗和能力是不重要的,人品道德也不重要,只要能夠忽悠到足夠的粉絲,就可以穩操勝券了。
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當時兩個主要候選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發誓要把對方送進監獄。一位候選人被指摘生活極不檢點,嚴重偷稅、漏稅,還有「通俄門」。另一位有個叫「郵件門事件」,特別是美國大使慘死在利比亞的案件一直纏繞着她。那種惡語相向、競相比爛,在美國總統競選的歷史也是非常少見的。他們辯論的內容如此低俗,很多都屬於兒童不宜;美國選民的困境是,這兩個人都很糟糕,但又不得不選一個,要不就完全放棄。
現在這種狀況,正愈來愈成為西方競選民主下的一種常態。希臘破產也好,意大利政局亂象也好,實際上都和低能的政客有關。
我80年代去希臘的時候,希臘總理是帕潘德里歐,到了10多年前,還是帕潘德里歐。三代人都是希臘總理,變成家族政治。
還有意大利的貝盧斯科尼,也是一種標誌性的人物,是西方「遊戲民主」一種典型的產物。貝盧斯科尼是意大利的首富,坐擁億萬家產,控制意大利的主要傳媒。儘管關於他的各種緋聞、醜聞,幾乎從不間斷,但他三度出任政府總理。
這些國家都曾經相當風光,但一代無能的領導人就可以把整個國庫弄得清光。
張維為:中國領導人貫徹同一藍圖施政Vs西方推翻前任政策自毀信譽
最後第三個太少是「一以貫之」。如果說中國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着一屆幹,「功成不必在我」。西方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一屆對着一屆幹,不停地「翻燒餅」(指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
例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上台後,馬上否定前任所做的一切。先是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然後退出關於氣候問題的巴黎協定,再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之後還退出了伊朗核協定。伊朗核協定應該是被前任總統奧巴馬看成最重要的外交遺產,而且是美、中、俄、英、法5個常任理事國,再加上德國進行了長達18個月談判才達成的。
但當特朗普一上台,說撕毀就撕毀,完全不顧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這本身也重創了美國自己的信譽,重創了美國的軟實力,使美國在這個世界上愈來愈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六之五)
(轉載自《這就是中國》第29集,標題和內文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