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食材產地 科普烹飪秘籍 《從農場到餐桌》助農帶貨新思路

編輯︰言嘉庸
撰文︰謝小明

  軟糯多汁的荔枝、肥嫩鮮甜的乳山生蠔、芳香濃郁的英德紅茶、非物質文化遺產九龍豆腐、潮州佛手果、海南文昌椰子⋯⋯單是聽到已讓人垂涎三尺。以上種種的食材都曾被廣東衛視的《從農場到餐桌》推介,並暢銷全國。

  不同於一般的飲食和帶貨節目,《從農場到餐桌》聚焦全國各地的原生態優質食材,全面推廣「從農場到餐桌」的飲食理念,深觀眾喜愛。除了口碑外,《從農場到餐桌》更與有關當局合作,聯合農村電商,協助振興鄉村經濟,有利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是一檔真正扶農助農的節目。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1
《從農場到餐桌》製片人、總導演劉芯怡表示,沒有將《從農場到餐桌》定義為一檔傳統的電視節目,而是更希望它是一個「助農惠民的融媒體矩陣」,並透過電視+新媒體的結合,幫助建立農產品品牌,透過線上商場+大灣區批發市場的結合,助力農產品銷售。(影片截圖)

 「從農場到餐桌」 解構食物供應鏈

  節目名叫《從農場到餐桌》,顧名思義,節目內容是圍繞「從農場到餐桌」這個飲食概念;旨在「縮短食材到餐桌的距離」,盡量減少食材在供應商、批發商或貨倉停留的時間,鼓勵民眾盡量購買本地農產品。

  近年,內地掀起帶貨熱潮,不少商家也會請來名人主播帶貨推廣,而《從農場到餐桌》為何能在眾多帶貨節目中脫穎而出?大概是節目聚焦對農產品的詳盡介紹,每一集的外景主持都會攀山涉水到訪農場,介紹農產品來源地的「好山好水」,更設有演播室美食烹飪環節,請來大廚示範如何利用當集推廣和售賣的食材煮出一味佳餚。

  節目完整地展示食物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對生產、收穫後處理及儲存、加工處理、運輸,至烹調送到餐桌上均有解說,帶領觀眾了解「從農場到餐桌」整條食物供應鏈,增加觀眾(潛在顧客)對食物安全和品質的信心。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2
《從農場到餐桌》每一集均會推介一種品質優良的農產品,並會介紹其產地,全面展示其收穫和加工處理過程,甚至該農產品的功效。(影片截圖)

  以介紹「仙品荔」荔枝的一集為例,農場體驗官(外景主持)帶領觀眾到訪被評為中國首個國際長壽養生基地的廣東遂溪縣,下農田親自採摘荔枝,追蹤湛川河谷的種植環境及荔枝處理過程。

  另外,節目更請來五星級酒店總廚到演播室現場示範如何使用食材做出「乳酪百花蒸釀仙品荔」這道佳餚,令人食指大動,有利激發觀眾購買該集介紹的農產品的興趣。觀眾如果想即時下單,只需要用手機掃描螢幕下方相應的QR Code二維碼,便能直接到線上商城購買,非常便利。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3
《從農場到餐桌》節目組走訪全國多地,與有關當局合作,推廣當地優質農產品。有關乳山生蠔的集數便是由山東乳山市委宣傳部和山東乳山農業農村局指導播出。(乳山發布@微博)

  延伸閱讀:《風味原產地》:食物做主角細訴各地飲食文化

走訪逾300村鎮 《從農場到餐桌》扶助國內農業

  自《從農場到餐桌》開播,節目組走了逾15萬公里,跨越全國9個省區市,走進逾300個村鎮,採訪近200位農人,成功協助打造近百個農產品品牌,將各地優質農產品推廣至全國。

  節目組更於2021年,在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指導下,主辦線下主題活動。來自廣東省、安徽省、山東省各地農產品產區代表上台介紹當地優質食材,並獲得好實惠果品、美菜網、海盈公司等電商企業認購約4,335噸農產品,總金額達1,806萬元人民幣。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4
《從農場到餐桌》每集主持均會在演播室進行直播,與觀眾互動。在介紹九龍豆腐的一集,有觀眾在直播中留言表示豆腐很容易煮爛,大廚隨即分享烹調豆腐的秘訣,讓觀眾也可以輕易煮出美味的菜式。(影片截圖)

  延伸閱讀:「人生一串」美食之旅 繪製中國燒烤地圖

《從農場到餐桌》:融媒體助農 打通最後一公里

  2020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國家實施精准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廣東衛視在2020年6月推出的《從農場到餐桌》正能夠響應相關政策。

  節目聯合政府資源、農村電商平台、銀行等持份者,線上線下推廣全國各地的農產品,更被稱為「替農產品打通流通最後一公里的三農融媒體節目」。

  何謂融媒體?就是把廣播、電視、互聯網進行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融媒體具備資源共享、更新快捷、互動開放等優勢,將受眾置於傳播的主要地位。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從農場到餐桌5
《從農場到餐桌》節目組於2021年聯合佛山中南農產品交易中心和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舉辦了兩場農產品產銷對接大會,將山東、甘肅、安徽、西藏等地的優質農產品進入大型批發市場。(廣東衛視劉芯怡@微博)

  在觀眾層面上,《從農場到餐桌》這個節目讓觀眾認識和更方便地購買到更多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而在農民、農村、農業「三農」層面上,節目將農產品推廣到更多地方,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從而扶助當地農業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改善農村經濟,以至提高農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真正實現雙贏。 

  延伸閱讀:B站美食紀錄片集合:遊遍大江南北吃盡一日4餐

  延伸閱讀:紀錄片《去你家吃飯好嗎》:從家常便飯細味親情溫暖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雄獅少年

熱血動畫《雄獅少年》 醒獅文化與留守少年追夢的故事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愛很美味

甜爽喜劇《愛很美味》 真實呈現都市女性的喜與悲

《大灣仔的夜》港式大排檔以食會友 見證大灣區融合

抗癌故事《送你一朵小紅花》 展現愛與珍惜的人生課題

中國利用高鐵協助推動農村經濟和發展

振興鄉村|高鐵賦能讓「農味」走出去 助力鄉村振興「幸福路」

最新文章
1:43

「不出南山區可造完整無人機」 深圳如何從電子城變無人機之都?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百味中國

陽江豆豉

「黃金配角」陽江豆豉 傳承百年技藝 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旅遊風物

江西三清山

中國旅遊|江西最美三清山 奇峰雲海似仙境 如走進水墨畫

影視時尚

《烈火英雄》:冒死關閉油罐閥門 致敬危難中的逆行者

編輯推薦

「刷掌支付」北京深圳上線 吃飯搭地鐵「兩手空空」 手機沒電都不怕

1:52

中國文化|雲南旅遊必訪瀘沽湖 探秘中國「最後的女兒國」

綠野仙蹤無人村,浙江舟山後頭灣村

浙江舟山最美「無人村」 被遺忘的綠野仙蹤秘境

5000公里|中國歷史上最神秘「地下長城」

1:40

最神秘千年古城 一年一現的水中「落星墩」

中國旅遊|失落的「亞細亞號」秘境——鮮為人知的杭州景點

千年麥積山 誰開鑿了神秘的「懸崖佛國」?

2:02

神秘莫測的西夏王朝 遊寧夏探秘千年中國文化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1974年6月7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竹簡出土

《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出土

「阿崩養貓」結果怎樣?

  常聽媽媽對不聽說的孩子說:「阿崩叫狗,愈叫愈走」,指的就是叫孩子做這,孩子總會往相反的意思去做,讓媽媽不得要領。

  「阿崩叫狗,愈叫愈走」這句歇後語我們之前已說過了,想了解更多的話,可以回顧一下阿崩叫狗 愈叫愈走這個歇後語 。   阿崩叫狗,狗愈走的話,那麼,若果阿崩轉養貓,會變成怎樣?   阿崩養的狗其實很聽話的,只是一個原因令愛犬愈叫愈走。愛狗如命的阿崩無計可施,轉改養貓,那就是說他性格轉變了。 ...

12種「貓」

     貓科動物通常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的健康指標之一,中國是世界上野生貓科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最新的一次調查顯示,中國現有野生「貓」共有12種,一起來看看有哪些: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