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技獎|「核能大神」王大中 讓中國核技術領跑世界

編輯︰許可

  2021年獲頒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王大中被傳媒稱為「核能大神」,他為核能發展和核能安全奮鬥一生,更讓中國核能技術從跟跑到領跑世界。另外,王大中還是教育家,他擔任清華大學校長9年,把清華打造成世界一流學府。

艱苦研製反應堆 王大中創「23歲半傳奇」

   王大中1935年出生於河北昌黎,自幼在天津求學,1953年從南開中學考入清華大學機械系。

  1956年,中國因應國際環境和自身需要,決定發展核能事業,作為最高學府之的清華大學也成立了工程物理系,展開相關研究和培養人才。為了加快進程,校方從其他科系選拔了一批優秀學生轉入該系,王大中是其中的一員。

  進入全新領域,王大中很快就在彭桓武、朱光亞等大師的課堂上體會到核能的玄妙。後來他看到一部介紹世界第一座試驗核電站的教科片,深深被原子核裂變釋放巨大能量所震憾,由此決選擇反應堆工程作為專業。

  1958年,王大中畢業後留校做研究,他接到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參與中國第一座自主研發核反應堆的工程。

  延伸閱讀:國家最高科技獎 |70年航空報國路 殲-8戰機之父顧誦芬

王大中和團隊一起創造「23歲半傳奇」,從歷史照片可以看出,他們當時的工作條件非常艱苦。(網上圖片)

  當時世界核能發展才剛剛起步,各國對反應堆研究極度保密,包括王大中在內這支平均年齡23歲半的團隊,甚至連反應堆都沒見過,一切都從零開始。但憑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大家用粗糙的紙板做起模型,用幾十部手搖計算機計算數值,終於用了6年時間把試驗反應堆研製出來。

  後來有傳媒形容這工程「開創了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春天」,大家也把這支年輕團隊稱為「23歲半傳奇」,而全程參與其中的王大中,也在工程中逐漸成長為有實踐經驗、有戰略思維的中核能研究領頭人。

  1980年,王大中獲獎學金到西德進修,取得博士學位後馬上回到剛改革開放、百業待興的中國,繼續對反應堆的研究。

 王大中:核能技術發展必須強調安全

   這個時期,美國三里島和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接連發生事故,令大眾對核能產生懷疑,世界核能發展也陷入低谷,但王大中卻堅持核能的重要性,以及對中國未來發展極戰略意義;他也敏銳地意識到,安全是核能發展的生命線,未來核能技術發展必須強調安全。於是,他把目光瞄準安全性更強、發電效率更高的「高溫氣冷堆」技術。

  高溫氣冷堆是國際核能技術前沿,當時德、美、日等國研究遙遙領先,中國在該領域基礎薄,缺少人才和經驗,勉強也只能「跟跑」。但王大中無懼巨大的實力差距,決定走自主創新的研發之路。

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成功運作,王大中居功至偉。圖為王大中(中)到實驗堆運作現場。(網上圖片)

  他說:「科研目標要『跳起來摘果子』,設法使自己跳得高一些,但也要夠得着,把勇於創新與務實求真做到完美結合。」

  此後王大中帶領團隊開始漫長的攻關,到了2000年,一座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堆建成,標誌着中國已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以後王大中又推進世界首座工業規模的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建設,並帶領團隊解決核電「球型燃料」批量製備世界性難題。

  2021年9月,全球首座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在山東石島灣核電站運行,它將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一張名片。

  延伸閱讀: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大中:實現反應堆固有安全的帶頭人

王大中任校長 帶領清華成世界一流大學

   當然,王大中研發的技術因為太過專業,一般人是很難理解。不過,大家可以從外國專家的評價,想像它有多「厲害」,例如美國核學會前主席卡達克教授就曾說:「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高溫氣冷堆的領跑者,而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將繼續引領世界。」

  美國一本雜誌則稱,王大中的高溫氣冷堆是「不會熔毀的反應堆」,即使在福島那樣的災害條件下,反應堆也是安全的,不會發生災難性後果。

王大中的高溫氣冷堆有望走向世界,成為中國另一張國家名片。(網上圖片)

  另外,王大中除是科學家,還是教育家。他在1994至2003年間出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提出「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辦學思路,為清華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打下重要基礎。

   2021年11月,為核能付出一生、被形容為「核能大神」的王大中,與「殲-8之父」顧誦芬一同獲頒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對這份榮譽,王大中謙虛地說:「它屬於集體,屬於所有知難而進、眾志成城的清華大學核能團隊,也屬於所有愛國奉獻、努力拼搏的科技工作者。」

  王大中還表示:「科技創新就是我們最主要的愛國方式。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堅定信心,勇敢向前,我們的國家就會有無限光明的未來。」

  延伸閱讀:70年航空報國路 殲-8戰機之父顧誦芬

卸任清華大學校長後,王大中較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但他時刻關心着中國核能發展。(網上圖片)

「巨浪」導彈總設計師黃緯祿 打造中國核反擊力量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差點做了戰鬥機機師?

為中國人吃上飽飯奮鬥一生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當代中國-時代英雄-中國十大元帥葉劍英與港結緣鼓勵同胞為國家建設出力

中國十大元帥葉劍英與港結緣 鼓勵同胞為國家建設出力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電器大王」蒙民偉:賣不了1萬部收音機不結婚!1年達標抱美人歸

創新先鋒

科大訊飛劉慶峰

科大訊飛劉慶峰|中國首間在校大學生創辦企業 強勢挑戰ChatGPT?

潮流人物

讀書 KOL;名著解讀

讀書類KOL盤點|10分鐘讀1本名著?他們讓「文化窮人」變富有

小城大事

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運動健兒

杭州亞運人物篇|首位田徑歸化選手 混血美女鄭妮娜力為何決意代表中國?

影視巨星

葉麗儀

當葉麗儀遇上《上海灘》 全球華人金曲唱紅40載

編輯推薦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專頁|亞洲體育盛事正式開鑼 共同見證強者封王

杭州亞運會

杭州亞運不止有體育 還有這些「中國風」元素展現文化

誰是中國亞運第一金?被遺忘了的蘇之勃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科技篇|5G時代的亞運 360度VR觀賽如親臨現場

杭州亞運;首個碳中和亞運會

杭州亞運環保篇|全部設施都用綠色電力 亞運場館怎樣發電?

杭州亞運選手村

杭州亞運前瞻篇|揭秘五星級選手村 最細兩房 餐廳健身室媲美私人會所

杭州亞運人物篇|世界「新蛙王」 覃海洋有多強?

3:39
一帶一路 港企機遇

一帶一路香港篇|港企參與大有可為 盤點4領域成功案例

2:21
北京亞運、廣州亞運、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前瞻篇|回顧亞運會歷史 中國兩度主辦稱霸獎牌榜

5:58
裱糊作-八大作-我們的故宮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裱糊作是什麽?

1:39

從日用品到工藝品 「一壺一世界」的內畫絕技

5:59
故宮八大作彩畫作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彩畫作是什麽?

1:40

從河泥到千古名硯 澄泥硯工藝是怎樣復活的?

1:40

《科技前沿 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創新工程惠及全球

農村,農作物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分布式策略保障糧食安全 預防戰爭風險帶來災難後果

電動車電池;寧德時代
當代中國 時評

從無名之輩到全球霸主 中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王國

2022年歐洲籃球錦標賽,保加利亞隊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念之間的啟示

1895年10月2日
天津大學

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成立

十一國慶

  十月一日,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十一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大日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開國大典」,也在當日舉行。自此,每年的十月一日的國慶紀念日,都會舉行大型慶典活動。   回顧新中國成立74年,國慶的慶祝形式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模式。   例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每年...

30個西湖

     說到西湖,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可能都是杭州西湖。原來中國有至少30個西湖,分別都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