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雄30年的體驗:變的是時代 不變的是精神

編輯︰黃皓頤

  首先,讓我衷心祝福在座各位同學,前途光明,日後在社會上多所建樹!被邀請出席院慶典禮並擔任嘉賓,作為新亞校友的我,感到無上的榮寵。承蒙黃乃正院長的吩咐,要我向同學講幾句語。由於職業的關係,對我,演講是時有的事,但從沒有像這次那樣有點惶恐。因為身處的,是培育自己成才的母校,面向的,是薪火相傳的新一代,責任感油然而生。即使沒有什麼真知灼見,至少講的話要對新一代有點提示。

陳萬雄感恩新亞書院培育:胸懷廣大視野 悠久歷史感

當代中國-名家-陳萬雄30年的體驗: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精神
陳萬雄(左)1973年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他感激學校和良師的栽培,對他投身社會後做人處事都有很大啟發,影響深遠。(圖片來源:《中大校友》)

  在這裏,我想借典禮的機會,公開表達離開母校30年來,內心一直對母校的深深感念之情。

  我很幸運,在不同的地方,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院的不同學習階段,我都得到過學校和良師很好的栽培。大半生已過,可以斷然地說,對我為學和做人,對我一生的作為,影響最深遠的,毫無疑問,是新亞的四年。我願意以我離開學校30年的經歷和體驗,去印證母校對我培育的恩惠。這裏不可能一一細說,只列舉日後對我影響最大的二方面說說。

  延伸閱讀:陳萬雄憶王德昭老師的為學與做人

  一、胸懷廣大的視野,悠久的歷史感。我雖然出生於中國大陸,卻成長於海隅一角屬彈丸之地的香港,視野所見,心目所注不出鯉魚門。如果不入新亞,日後可能會目光短淺,拘限我的發展。正是新亞的薰陶,如同校歌內的「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幾句話所昭示的,使我志向豁然開朗,鯉躍龍門,視野變得開闊,目光變得深遠。這是我一生成長成才的最大關鍵,亦是我日後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基礎。

  在我30年工作和閱歷所得,我始終相信,視野的廣狹和胸襟大小,是決定一個人成就大小的根本;而歷史文化意識是為人做事作抉擇時的最重要的指引。30年來,我的工作一直在香港,我的生活一直在香港,是新亞的啟迪,及早讓我的視野放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上,傾心所注的是上下五、六千年的中國文明的發展,我的職業於茲,我的事業於茲。我在出版事業上和學術研究上,會有一點成就,是來自「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這方面新亞精神的潤育。對於農圃時代的新亞,我常對人描述說,「校園小,天地大」就是基於這種體會和認識。

陳萬雄看新亞書院影響為學做人:勇於承擔和奮發自雄精神

當代中國-名家-陳萬雄30年的體驗: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精神
陳萬雄表示,中大新亞書院對他最大的影響是,讓他培養了胸懷廣大的視野,悠久的歷史感,以及勇於承擔和奮發自雄的精神,受用一生。(網上圖片)

  二、勇於承擔和奮發自雄的精神。新亞校歌中最為同學熟稔,甚至廣為香港文化界認識的,是「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與「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兩句。這兩句話,自是49年後浪迹至香港的新亞早期師生們的真實寫照。經過了早期新亞師生的實踐,已超越一時一地的境況,而提升為一種勇於承擔,奮發為雄的精神。

  在這種精神薰浸刺提的感召下,出了校門,30年來,是我一直奉持的信念。大學剛學業,遭逢世界不景氣,求職困難,我曾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日校和夜校任教二年多。期間,盡心教書外我並視之為一種磨練和人生體驗,結果也確實如此。

  延伸閱讀:陳萬雄悼嚴耕望老師:粹然一代學者的風範

  留學回港,我接受極其低薪的職位,而且幹過值班要燒開水、掃地和洗廁所等工作。80年代初在中國內地跑動,極之艱苦,雖然我不能說甘之如飴,但確做到安之若素。多年後雖然升任為公司總經理,但在九七金融暴下的艱苦經營情況,實不足為外人道。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是我當時的精神支柱,並以此去激勵同事。年前開始擔任集團的總裁,卻有着自出道以來前所未有的「千斤擔子兩肩挑」的壓力。30年來,即使在任高職的今天,我一直感覺自己在「艱險困乏」中行進的,而且「路遙遙,無止境」。只要仍有理想,無論遭逢什麼環境,我沒有灰心過,放棄過,退縮過。這就是承擔。不僅不會灰心、放棄、退縮,而且保持積極、樂觀、關愛、平和與愉快的態度,這就是「多情」。是新亞培育了我敢於承擔和奮發為雄的精神。

  記得前年,我們1973年畢業同學在母校聚會,唱校歌,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唱。我相信不全在懷戀大學時代唱校歌的輕鬆日子,而是內心真的動情了。是大家在不同崗位,經過30年人生的奮鬥,深深體會到新亞校歌內散發的精神,一直激勵着我們,我們表達了我們的感激。

陳萬雄憶新亞創校使命:發揚中國文化助香港和中國未來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陳萬雄30年的體驗: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精神
陳萬雄向中大新亞書院的師弟妹們建議,多看看新亞書院創校人錢穆寫的《新亞遺鐸》,必定能夠從中有所裨益。(網上圖片)

  我想再指出一點,以供大家思考。新亞創校的一個重要使命,「是發揚中國文化為教育之最高宗旨」,倡導人文精神的教育。所以在新亞就讀的學生,多少都會重視中國文化,富有人文精神的色彩。

  在香港,新亞有很多在社會上有建樹的校友,他們都有一種特點,重視文化。隨手所舉而較為人熟悉的,如作家小思、專欄作家岑逸飛等不用說,連我們的警隊前一哥李明逵是儒將,前匯豐大班鄭海泉、新亞校董會主席梁英偉、金融界兼作家的張健雄和香樹輝都是儒商,都沾染着新亞文化因子。新亞教育向以重視文化,側重文史哲作為教育的理想和使命。近日如果大家留意社會新聞,連香港一些頂級大亨如李嘉誠、郭炳聯、胡應湘都在研究和倡導閱讀中國歷史文化。香港一批專上學院的校長如理工大學前校長潘宗光、前副校長梁天培,港大前副校長李焯芬,城大前校長張信剛等教授都是研究歷史文化的專家。對他們來說,歷史文化的研讀不是一種消閒興趣,是他們日漸認識和理解歷史文化對個人、對社會的重要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的發展前途,說到底最重要的是文化。文化對社會、對個人並非不切實際,其不迂闊。對當前香港以至整體中國未來的發展,最關鍵的不是經濟,不是國力,是文化。

  新亞自創辦到現在,時代在變,但人文精神的教育與弘揚中國文化的信念,應該不變而薪火相傳。及早對此有認識對各位日後愈有利。

  延伸閱讀:陳萬雄分享做人處世:承教的感動

  最後,我沒有什麼可貢獻給大家,只有一個小建議。即使在校內,你們聽和說新亞精神已感覺煩嫌,我仍然建議你們買一本我們創校人錢賓四先生(錢穆)的《新亞遺鐸》一書放着,需要時唸唸看看,我為了出席這次典禮,溫讀了錢先生很多篇文章,仍然獲益良多。我自己30年的人生和工作的體驗,印證了錢先生的話的真切。這本書相信對你們日後做人任事,對如何建立事業,確實有真知灼見。希望大家珍惜、珍重!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陳萬雄《讀人與讀世》,標題及分段經編輯整理)

當代中國-名家-陳萬雄獲沈從文啟蒙改變研讀中國文化歷史的觀念

陳萬雄獲沈從文啟蒙 改變研讀中國文化歷史的觀念

當代中國-名家-陳萬雄初訪沈從文印象:純真誠摯擁赤子之心

陳萬雄初訪沈從文印象:純真誠摯擁赤子之心

當代中國-名家-陳萬雄憶嚴耕望老師淡薄名利奮力投身學術研究

陳萬雄憶嚴耕望老師 淡薄名利奮力投身學術研究

當代中國-名家-陳萬雄憶嚴耕望老師憑個人力量建築學術長城

陳萬雄憶嚴耕望老師 憑個人力量建築學術長城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住宅大廈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城市裏的心牆啟示

孫中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孫中山一番話 香港土壤萌生革命思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景點阿斗寨|劉禪為何被百姓奉為「花神」?

中國農民直播帶貨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巨大動能

左圖為印尼,右圖為烏茲別克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中東和解、中亞整合、亞非大陸橋能否順利達成?

電動車電池;寧德時代
當代中國 時評

從無名之輩到全球霸主 中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王國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2年貴州大學畢業生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5大經驗值得美國學習 更要學長遠規劃能力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論中國外交:中華和合文化推動世界和平共處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