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3/09/2021
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成為全球第五座、亞洲第二座迪士尼樂園,更是香港旅遊新地標。迪士尼之所以落戶香港,要由90年代末說起。
香港回歸後,受累於亞洲金融風暴,經濟受挫,各行各業大受打擊。香港旅遊業作為香港四大經濟之柱之一,佔1998年本地生產總值約5%。
當時特區政府為增加香港旅遊業的吸引力,從而推動零售、餐飲及酒店業的經濟增長,在旅遊業連番出招,包括在1998年研究把天水圍沼澤區興建為國際級濕地公園、在大嶼山東涌和天壇大佛之間興建吊車系統(即現在的昂坪360纜車),以及撥款5億元予海洋公園增建「海洋奇觀」等。
延伸閱讀:香港海洋公園轉型 回顧44年發展史
1999年11月,時任特首董建華更宣布與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達成協議,在香港興建全球第5座迪士尼樂園,成為當時最矚目的香港旅遊項目,掀起社會熱話。
當年興建迪士尼樂園,曾引起不少討論,其中一個原因是巴黎迪士尼長年虧蝕,社會關心香港迪士尼樂園能否帶來合符預期的經濟效益;但考慮到興建樂園能發展基建,創造逾萬個就業職位,以及長遠對香港旅遊及經濟效益,工程最終上馬。
由填海收地、發展大嶼山基建到動土興建樂園,多年來港府一共投放超過300億元發展香港迪士尼樂園。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成為「東方之珠」的嶄新旅遊景點。
然而,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僅4年,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便宣布,在上海興建亞洲區第3座迪士尼樂園,面積更是香港迪士尼樂園的3倍,與香港旅遊業爭奪旅客。後來儘管香港迪士尼樂園擴建項目,先後推出「迷離大宅」及「鐵甲奇俠飛行之旅」等全球獨有設施吸客,但成效未彰。
延伸閱讀:香港濕地公園 寓保育於消閒娛樂
當年政府興建香港迪士尼樂園,估計樂園啟用15年後,每年入場人次可達1,000萬;40年間將帶來1,480億元淨經濟收益。不過樂園開幕16載,虧損連連,只曾於2012至2014年3年間短暫獲利,入場人次最高亦只有750萬。去年(2020年)政府更宣布,收回原先預留迪士尼發展的60公頃土地認購權,意味香港迪士尼樂園將不會有第二期發展。
延伸閱讀:北京環球影城擁7大主題樂園 面積冠全球
當年為走出金融風暴,開發香港迪士尼樂園等香港旅遊景點,並在2003年開放自由行,吸納客源訪港,經濟總算逐步上揚;如今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經濟均受打擊,香港如何再度起飛,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