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饒人處且饒人

  「冤冤相報何時了」,比喻做人要留有餘地,不要無止境的「報仇」,所以應該「得饒人處且饒人」,正如另一說法是「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此話出自,宋·俞文豹《唾玉集·常談出處》:「蔡州褒信縣有道人式棋,常饒人先,其曰: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有句古語謂「有仇不報非君子」,好像在說報仇是絕對必要的,但人世間的紛爭可以是永無止境的,如果雙方的爭拗,沒有一方願意讓步,爭執可以沒完沒了,所以「得饒人處且饒人」,該原諒的事情就去原諒。

  要明白的是,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饒恕別人,就是放過自己。如果凡事偏執於別人欠了你甚麼甚麼,只會令自己痛苦地生活下去,所以人生在世應多忘記仇恨,多些感恩,才會活得自在快活。

 

 

相關標籤

「知人口面不知心」大有出處?

  形容別人內心與表面不相符,特別指不懷好意的人,我們會說「知人口面不知心」。   簡單來講,「知人口面不知心」就是說,所見之人臉孔是善良的,卻不知道內心究竟如何。這句話原來大有出處。

  這句話最早出自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無二心啊,他怎生背了劉武周,投降了俺來。」就是說,哥啊,(我們)看到他的臉卻看不到他的心,他背叛了劉武周,生出了二心才會前來投誠,所以定要小心啊。

  這句話容易讀、容易理解,為後世不少文學作品所引用。

  明代施耐庵《水滸》第...

一年容易又中秋  

   農曆八月十五日,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的到來。這個起源於古代中國的節日原名為「仲秋」,在中國農曆當中八月正為秋季第二個月,在這一天,月亮會變得圓滿,象徵團圓的意思。然而,一年之中大家面對的難關都不少,為何又會有「一年容易又中秋」之說?

  「一年容易又中秋」,這一句來自於宋代詩人陸游《宴西樓》的詩句。

  「西樓遺蹟尚豪雄,錦繡笙簫在半空。萬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風。」詩句當中表達詩人因看見西樓上前人的遺迹依然豪雄,但自己因為從軍不能常來,橋頭飄起的風令他感歎「一年容易又秋風」,然後迎着秋風轉回驛舍,眼見「摩訶池上月方中」而有感...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這兩句詩出自明代詩人唐寅《元宵》一詩,將元宵佳節的特色——明月及彩燈,共冶一爐,砌出一幅美麗夜景的圖畫。

  民間有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如果天氣不佳,雲霧遮蓋月亮的話,五個月後的元宵夜就會下雪,影響彩燈,令張燈結綵的元宵佳節失色不少。

  這句話在北方可能比較合適,但在南方地區就不一定適當。在南方,正月十五日已是大地回春之時,月亮高掛的機會也高,因此文人墨客也喜...

人在做 天在看

  當我們看見一些不公義的事情,但又無力扭轉結果的時候,我們總會說「人在做,天在看」,意思是人們現在做的壞事,上天都已看在眼裏,只是等待時機給予報應,因為此話的歇後語是「舉頭三尺有神明」。

  由遠古至今,很多人都相信有鬼神、報應之說。因此一個人所作的一言一行,必須對得住天地良心,才能做到「平心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既然一切事情由神明所掌握,所以最終也會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善惡皆報。

  在《三國演義》中,有人問諸葛孔明已經五次北伐魏國失敗,為何仍...

識時務者為俊傑

  若被人批評「不識時務」或「不識抬舉」,即表示某人不識趣,不懂看時勢做人,因此「識時務者為俊傑」就成了世故、見風使舵者的說法,某程度上也帶有一點貶意,然而,這話原意並非如此。

  例如某部門新主管喜歡別人稱讚他衣著入時,同事紛紛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喜歡他的衣著也要讚賞一番…」有形勢所迫而順應潮流的需要。

  這話實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臥龍、鳳雛。」臥龍及鳳雛分別指諸...

上醫治未病 中醫治欲病 下醫治已病

  這句話出自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醫術最高明的醫生,是在病人發病之前給予建議;次一等的醫生就在病人欲發病之時給予醫治;最下等的醫生就是在病人發病之後才給予治療。

  現代人都講求健康養生之道,中國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這觀念,但不是每個醫生也能提供最理想的醫療建議。這裏可以解讀為:最上等的醫生給你養生建議;次等醫生給你保健建議;最下等醫生給你醫療建議。

  古代有一個關於名醫的故事也值得參考。戰國時期有個名醫叫扁鵲。魏文王知道扁鵲有兩個哥哥也是醫生,於是問他為何...

留得青山在 哪怕沒柴燒

  「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提醒人們不要作無謂的犧牲,留住生命,保持志氣,他日必能東山再起。

  這話出自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例如某職業運動員因腳患而未能參加跑步比賽,導致意志消沉,身邊的朋友均勸勉他: 「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因為腳患終有一天會痊癒,而且,除了職業運動員,仍然有很多出路呢!...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猜歇後語:貂蟬唱歌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人物,相傳生於河南洛陽,與西施、楊玉環、王昭君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一個關於她的歇後語,上句是「貂蟬唱歌」,下句你又知道是甚麼嗎?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司徒王允的侍女,後來成為其義女,長得美貌動人,唱歌亦聲色俱全,是一代美人,深得董卓和呂布的眷戀。

  宋·汪藻《浮溪集·翠微堂記》中曾寫到「其意以謂世之有聲有色者;未有不爭而得;亦未有不終磨滅者。」此處的「有聲有色」,原本指人擁有美好的名聲和顯赫的地位;後來用來形容事物精彩...

「草雞」是甚麼意思?

   廣東俗語中的偷雞、走雞、執死雞,大家都聽過。而北方有一個俗語叫做「草雞」,大家知道是甚麼意思嗎?

  草雞這說法,原本是指地方土雞,又有母雞的意思。例如在某些地方,便會將母雞說成草雞。

  草雞的含義遠遠不止於此。例如在山東話當中,草雞就有着急、驚慌失措的意思,部分山東人也會說「草雞毛」。

  而在有些方言中,草雞通常用被用來形容一個人膽小軟弱或舉止猥瑣。郭澄清在當代小說《大刀記》就曾用上「草雞」一...

老幺與老疙瘩

  廣東人經常會說一句話,叫做「孻仔拉心肝」,意思就是家中年紀最小的兒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對他們的關愛程度猶如心肝被拉扯的感覺。

  其實在不同方言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分別是「老幺」和「老疙瘩」。「幺」的意思是最小,是象子初生之形。麻將中的幺九牌也就是一(數字最小)和九(數字最大)的合稱。

  而在東北地區,有一種更有趣的說法——「老疙瘩」。

  疙瘩這詞在《老殘遊記》用就有用到,原指皮膚上突起或肌肉上結成的小硬塊;在東北方言中則...

大龍鳳  

  「大龍鳳」原本跟廣東傳統藝術——粵劇有關,但後來卻變成了「做場好戲來騙人」的意思,為何會這樣呢?

  「大龍鳳」,其實是香港六十年代初一個粵劇團的名字。由何少保做班主,紅伶包括麥炳榮、鳳凰女和譚蘭卿。這粵劇團有幾齣拿手好戲,包括《鳳閣恩仇未了情》、《蠻漢刁妻》、《痴鳳狂龍》等。 

  這些粵劇的特色,多是大鑼大鼓、大吵大鬧的,氣氛熱鬧,觀眾們看得十分投入。後來,人們就喜歡以「大龍鳳」來形容一些大吵...

猜歇後語:張飛戴口罩

  每逢流感高峰期,許多人都會戴上口罩,保護別人保護自己。那么張飛戴口罩是甚麼意思呢?

  在《三國志》的張飛本傳中,便形容張飛雙眼十分大,瞪眼怒目能夠嚇退曹兵。當中有一句:「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料想他載上口罩的話,便只見一雙大眼了。後人便流傳幽默一句:「張飛戴口罩—顯大眼」。

  延伸閱讀:猜歇後語:張飛穿針    

萬聖節要「糖果」也要「蘋果」?

  每年10月31日就是萬聖節,雖然這是一個西方的傳統節日,但內地近年萬聖節玩樂氣氛越來越濃厚,現在就讓我們認識一下萬聖節的專有詞語。

  「萬聖節」在西方是紀念逝者、聖人的節日,當中最有名的習俗就是「Trick or Treat」,意思就是「不給糖就搗蛋」。除了糖果外,傳統上還有一個有趣的「儀式」,那是甚麼呢?

  這個就是「咬蘋果」(bobbing for apples)了。每到萬聖節時,英美等西方國家都會舉行節日習俗,參加者要想...

南瓜燈的由來

  受到西方文化影響,萬聖節在香港的氣氛濃厚,在這個歡樂的「扮鬼日」,「南瓜燈」成為必備元素。   到底這顆由南瓜製成的手作燈籠,為何會與萬聖節扯上關係?

  南瓜燈,原名為傑克燈籠(Jack-O’-Lantern)、傑克燈等等,是萬聖節的必備物品。

  為甚麼有「南瓜燈」呢?在英國大英百科全書內有一句:捉弄魔鬼以賺取金錢(tricked the devil for his own monetary gain)。相傳英國愛爾蘭有一個名叫 Stingy J...

猜歇後語:張飛穿針

   張飛,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是劉備的義弟,也是蜀漢五虎將之一(其他為關羽、趙雲、馬超、黃忠)。張飛以身材魁梧見稱,可有想過當他拿起絲線穿針的時候,會是怎麼樣子呢?

  《三國演義》描寫張飛的外貌是「豹頭環眼」,顧名思義,就是眼睛很大。

  穿針走線需要細緻和耐心,讓「莽張飛」將幼細的絲線穿過小小的針眼,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於是,後世就流傳一句歇後語:「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意思就是事情太困難,只能發呆,毫無其他辦法。

  不過,《三國志》也有記載張飛:「小...

猜歇後語:諸葛亮娶醜妻

   諸葛亮不單是千古名臣,還是「身高八尺」的美男子,但他卻娶了一位大眾公認的醜女子。為甚麼?

  諸葛亮輔佐劉備為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一位千古名臣,原來他還是一位帥哥。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身高八尺,猶如松柏」,可見他是高大威猛之人。這樣一位帥哥,卻娶了一位大眾公認的「醜女」。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記載:「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孔明曰:聞君...

八九不離十

  形容某事與事實十分相近,或者一件事差不多完成,一般會說「七七八八」,但亦有人形容「八九不離十」,為甚麼?

  「十」在中國通常被認為是代表圓滿的數字,「八九」就代表一件事接近完成、或猜測接近真相。

  古代典藉中,不少文章都出現過「八九」的用法。例如《紅樓夢》第三十回:「紫鵑也看出八九。」

  中國現代作家老舍的《柳屯的》則出現「八九不離十」的用法:「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

小學雞 中學和大學呢?

  形容別人幼稚如小學生,會說:「小學雞」,那麼,中學和大學又有甚麼和「動物」有關的形容詞?

  形容小學生為「小學雞」,是因為小學生像小雞個子小,小息時在校內跑來跑去,從學校高處往下看,就像一群群小雞在跑,可愛得帶點無知。小學雞又用來泛指行為幼稚的成年人。無論對小學生或成年人而言,「小學雞」都是貶義詞。

  中學又是甚麼呢?

  網絡有說:「中學鴨」。中學生個子高大,但心智未成熟,惹事生非後卻...

「任劍輝」猜一歇後語

   如果有人跟你說:「你是任劍輝嗎?」是甚麼意思呢?

  任劍輝是粵劇界無人不識的名伶,很多人都好想像她一樣大紅大紫。

  但如果有人對你說:「你是任劍輝嗎?」卻有負面含義,這是為甚麼呢?

  原來「輝」字諧音「揮」,任劍輝諧音「任·劍·揮」,就是「拿起劍來任意揮動」的意思。

  於是就衍生出一條歇後語:「任·劍·揮——亂咁亮劍」,便是用來形容人太衝動、胡亂...

「趁水和泥」是何意思?

  「趁水和泥」是甚麼意思?出處在哪裏呢?

  在北大語料庫中查詢發現,「趁水和泥」這個詞,最早出自清代程省所著、講述古代測字數的著作《測字秘牒》。

  現代多本小說作品中,曾用到這個詞,大多與趁熱打鐵、趁火打鐵等連用,表達要把握時機的意思。

  例如姚雪垠的長篇小說《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這母貨不早不晚,來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熱打鐵,捎帶着...

一筆畫不成龍 一鍬挖不出井

  形容做事不要急進,會說「勿急功近利」、「不能一蹴而就」。在以前,就有一句很生動的語句來形容,你知道是甚麼嗎?

  古時,人們最尊崇是龍,甚至會把龍的畫作掛在家中,希望為家添福氣。不過,要畫出一條栩栩如生的龍,一筆是畫不成的,要多加幾畫仔細繪描才能夠成功。因此,形容要成功就不能急進,就有「一筆畫不成龍」的諺語。

  「一筆畫不成龍」原來還有下一句的,就是「一鍬挖不出井」。古時喝水要挖井,但井不是一挖便成,而是要...

當家才知鹽米貴 出門才曉路難行

  形容年青人不知生活艱難,會說「吃米不知價」。舊時民間諺語,有一句意思與之相當的,你又知道是甚麼嗎?

  這一句便是「當家才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

  意思就是說,孩子長大成家後,面對衣食住行的生活問題,就會知道鹽米等生活用品並不便宜,以此告誡孩子不要養成浪費的壞習慣。

  以前農村沒有馬路沒有車輛,都是不平坦的泥巴路,一般人無論到哪裏都是靠雙腳行走。因此,舊時長輩就以「出門才曉路難行」來訓示後輩...

燈不撥不亮 理不辯不明

   形容真實的事情不會虛假,會說「真理愈辯愈明」,舊時諺語中,也有一句意思與之相當的,你又知道嗎?

  這句話就是:「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意思是燈不理順一下是不會明亮的,道理不經辯論是不會讓人明白的。

  中國作家協會的羅旋,曾在其長篇小說《南國烽煙》中寫道這句話:「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有意見可以擺出來!」就是說有甚麼意見盡管說出來。

  話說回來,燈為甚麼要「撥」才亮呢?古時的燈是油燈,用...

頭回上當 二回心亮

  形容犯了錯以後吸取教訓,會說「經一事,長一智。」另外還有一句意思相當的諺語,你又知道嗎?

  以前,長輩們會說「頭回上當,二回心亮」 ,意思就是第一次上了當,第二次心中有數,遇到相同的事就不會再受騙了。舊時的智慧,都是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又口口相傳而來,因此朗朗上口,淺白易明。

  這句諺語出現在溫瑞政主編的《中國俗語大詞典》第一版辭海版, 當中引述李良傑著作《較量》中的一句:「『海濤,你越...

久住坡 不嫌陡

  「久住坡,不嫌陡」是一句民間諺語,大家知道是甚麼意思嗎?

  據說這句話出自鄉村,是說住在山坡上的人,如果要購買生活必需品,可能經常需要下山。有些地方山坡陡峭,村民甚至需要自製一條「天梯」下山。在外人看來,這樣的下山之路危險萬分,但對於住在山上的人來說,這條路是生活必走的路,走多了便輕鬆自如。

  於是就有了「久住坡,不嫌陡」的俗語,意思就是積極面對困難,便...

白鼻哥是何許人?

  白鼻哥是何許人?  

  白鼻哥,也叫白鼻。原指傳統戲曲的丑角(三花臉),因用白粉塗鼻,俗稱白鼻哥或白鼻。

  在傳統粵劇中,白鼻哥的角色多為反派,例如作為才子的反襯,上京考試而榜上無名,下場時說:「今科不中,明科再來。」

  後來,「白鼻哥陪考」就用來比喻考試失敗之人。

  其後,白鼻哥又泛指無能之輩瞎湊熱鬧,永遠是陪襯角色...

宋代夜市營業至幾點?

  現代人逛夜市,是愈夜愈精彩,甚至通宵至天光。古時所謂的夜宵又是甚麼時候呢?

  北宋孟元老曾經以宋代京城生活日常為主題寫成作品《東京夢華錄》,提及到北宋時期的夜市,說「夜市直至三更盡,纔五更又復開張」。意思是說夜市營業至11時,到凌晨3時又預備第二天的營業。

  古時沒有電燈,晚上11時已非常漆黑了,此時還有夜市,可見宋代的夜生活豐富多彩。

  延伸閱讀:「半夜雞啼」有甚麼特別...

落筆打三更

   如果有人說「落筆打三更」,你會有甚麼反應?這個俚語是甚麼意思?

  「更」是古代用來表示小時,以「更」作為單位計算時間。「打更」報時是晚上7時才開始做的事。更夫會以敲鑼等形式通知市民時間,一更為兩小時,整個夜晚合共有五更,即10小時。

  初更為晚上7至9時;二更為晚上9至11時;三更為晚上11時至凌晨1時;四更為凌晨1至3時;五更為凌晨3至5時。

  一般而言,打...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