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習俗|源自上古的祭月 由天子主祭到女子主禮

編輯︰聞華
撰文︰星落

  作為漢文化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歷史悠久,據稱與上古時代的月亮崇拜有關,也留下許多神話傳說。許多中秋習俗都有着古老的淵源,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今次我們將會探究中秋節的起源和歷史,講一講關於中秋習俗的故事。

這個中秋習俗本來是皇室祭祀?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不同說法,其中一個認為,中秋節乃源於上古時代古人對天象、月亮的崇拜,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流傳至今的中秋習俗中,正正包括有祭月、拜月等活動。

  根據現存文獻記載,祭月自先秦時期已經是重要的祭禮,帝王會每年進行祭月活動,當時還沒有中秋節。

當代中國-圖說中國-中秋習俗祭月
不少地方都有祭月的中秋習俗,重慶的一場祭月活動中,18名「祭司」身穿漢服,翩翩起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禮記》中提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即是春分早晨祭祀太陽,秋分夜晚祭祀月亮。那為什麼帝王要祭祀日月呢?史書《國語》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意思大概是,天子祭祀日、月,以表達對上天和神明的崇敬、感謝,這也是教化天下百姓,以更好地治理國家。

唐朝以後 中秋習俗愈趨豐富

  祭月作為皇室祭祀活動,被達官貴人與文人士子仿效,逐漸傳到民間。大家可能問,祭月自上古時代便在秋分進行,為甚麼後來又成了中秋習俗呢?

  這是因為在農曆裏,秋分的日子每年不同,也不一定月圓,因此後來「祭月節」改為於八月十五進行。在唐宋時期,中秋節成為正式節日,《唐書·太宗記》就提到「八月十五中秋節」,當時興起賞月作為中秋習俗,詩人流行賦詩詠月,並將中秋與神話傳說連結在一起,中秋節開始成為充滿浪漫色彩的節日。自北宋起,中秋節更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

當代中國-圖說中國-中秋習俗祭月
在江蘇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漢服愛好者「拜月」迎中秋,這是一個古老的中秋習俗,通常會準備月餅、生果、鮮花等作為祭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秋習俗起源 人們是怎樣祭月的?

  皇室的祭月儀式十分複雜,而作為古老的中秋習俗,民間的祭月習俗則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儀式。明代文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對祭月儀式有頗詳細描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撒所供,散家之人必遍,月餅、月果,親屬餽贈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綜合不同文獻有關祭月的紀錄,中秋祭月的祭品通常有月餅、野味、糯米圓餅、時令瓜果、毛豆、酒釀、雞冠花等,作為奉獻給月神享用的祭品。

當代中國-圖說中國-中秋習俗祭月
在傳統中秋習俗中,祭月、拜月只能由女子主持。在上海的一場祭月活動中,身穿漢服的大學生重現撒酒、拜月、射箭等祭月儀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秋祭月一般以家族為單位進行,由年長的女性長輩或當家主婦擔任主祭。傳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因此祭月時男子多數只會擔任贊禮、執事等崗位,協助儀式進行。進行祭月前,參與者需沐浴更衣。祭祀期間會進行多個儀式,包括向月亮行拜禮、焚香、向月亮讀祝等,誠心向月亮表達敬意。祭月之後,當家主婦會切月餅分給家中各人,形成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

  延伸閱讀:千奇百趣的中國傳統月餅

體現人們期盼的中秋習俗傳統

  中秋祭月體現了自古以來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期盼,隨著時間推移,民間衍生出更多中秋習俗。到了現代,人們會於這個傳統節日回家,與家人團聚,進行祭祖活動,也少不了品嚐與月亮、團圓有關的節慶食品,很多時這些食品同時也是祭月的祭品。而這些中秋習俗,正正實現了人們一家團聚、生活幸福美好的願望。

      延伸閱讀:【灣區中秋】火苗護家園 燒番塔列非遺

蘇孲崽

音: sou1 aa1 zai2  意思是「蘇蝦仔」,即指嬰兒、幼童。        「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瞓落床......」《月光光》這首兒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當中提及的「蝦仔」,跟「蘇蝦」同出一轍,但為何小孩又會變成「蝦」呢﹖       「蘇蝦」的本字是「臊孲」(讀作蘇鴉),...

王星記扇

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扇廠浴火重生

《甄嬛傳》裏的冰嬉舞 原來是中國古代「冬奧」比賽?

中秋習俗|最好玩的活動 猜燈謎源於朝堂進諫?

2:01

「永不變色」的神奇連四紙 融入現代文創產值過億

東京奧運|折扇紀念品竟是中國「非遺」?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