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美援朝義演170場籌款 豫劇皇后常香玉捐獻戰機

編輯︰許可

  常香玉有豫劇皇后之稱,她不單在藝術上有極高成就,更有一顆赤城愛國心。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常香玉率領自己的劇社,用了半年時間在全國義演了170多場,用全部收入為抗美援朝的志願軍捐獻了一架米格戰鬥機,故事感動了無數中國人。

融匯戲曲特點 常香玉創「常派」唱腔

   常香玉原名張妙玲,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鞏縣一個貧農家庭。當時鞏縣的農村窮家女孩,被送走做童養媳幾乎是唯一出路,但曾為豫劇藝人的父親張福仙不希望小妙玲受苦,認為跟他學藝或許能找到一條活路,於是把9歲的小妙玲帶到附近的密縣投奔自己的結拜兄弟常老大。

  在密縣,小妙玲開始搭班學戲,又拜在多位名師門下學習,她的藝術天賦也開始展現,10歲已能上台表演,13歲更成為台上的主角,漸有名氣。

  不過那年代的「女戲子」受盡歧視,家鄉的長輩得知消息後十分惱火,要求小妙玲馬上停止登台,否則就不許再說自己姓張。張福仙聞言大怒,「不姓就不姓」,遂決定讓女兒隨常老大姓常,並改名「香玉」,從此張妙玲就成了常香玉。

常香玉的《花木蘭》是為義演籌款而創作,後來成為家傳戶曉的劇目。圖為常香玉在《花木蘭》的劇照。(網上圖片)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第二年年底華北淪陷,河南、山西大部分地區被日軍佔領,常香玉和家人只好逃往陝西西安,且一住就是18年;她在當地成家,與曾任小學校長的陳憲章結為伉儷。

  在西安的日子裏,常香玉努力鑽研豫劇藝術。這時她因為傷病不能再演武戲,於是潛心鑽研青衣、花旦的表演;她還在原來所學的豫西調中,融入豫東調、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劇的長處,開創「常派」新腔,並憑着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的特色,成為紅透半邊天的「豫劇皇后」。此後她更辦起自己的劇社,積極培養「常派」藝術接班人。

  延伸閱讀:香港文化粵劇演變與發展

常香玉:國家的難就是自己的難

   說到常香玉的豫劇成就,離不開她的丈夫陳憲章。陳憲章婚後「婦唱夫隨」進入豫劇圈,並憑着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戲曲獨到的見解,為妻子改寫了大量劇本的唱詞,摒棄舊詞中的糟粕;他還為常香玉寫了很多新劇本,不少都成為經典。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一年後朝鮮戰爭(韓戰)爆發,危及中國的國家安全,中國人民志願軍於是跨過鴨綠江,開始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中國剛經歷抗戰和內戰,元氣未復,經濟困難,志願軍軍備給養都吃緊,為了支援志願軍作戰,當局號召全國人民募捐。常香玉始終認為「國家的難,就是自己的難」,當然慷慨解囊。

常香玉的義舉得到各方肯定,還獲得國家領導人毛澤東的接見。當時毛澤東對她說:「你這個香玉了不起嘛,我應該向你學習。」(網上圖片)

  1951年6月的一天,廣播傳來朝鮮戰場的消息,某連在一處高地上遭美軍百餘架戰機轟炸,全連犧牲。常香玉聽後徹夜難眠,她深感志願軍太艱苦了,自己應該為戰士們再多做點事。常香玉想來想去,迸出這樣一個念頭:義演,給出國作戰的志願軍捐戰機!

  當時中國用舊幣,50萬元夠一個五口之家生活一個月,而購買一架米格戰機卻要15億元,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劇社很多人都覺得計劃太難了。不過常香玉非常堅定,她說:「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兩年,一定要把這架飛機完整的送給抗美援朝前線!」

「常香玉號」現陳列於航空博物館

  坐言起行,常香玉變賣劇社的貨車和自己的首飾,給劇社成員作工資,為義演作準備;又把3個年幼的孩子送進托兒所,好讓自己能全心籌款。

  她更想到應該找一部愛國的戲來配合義演,全力支持妻子的陳憲章於是熬了幾夜,把京劇《木蘭從軍》改編成豫劇《花木蘭》,當中的一句「誰說女子不如男」流傳極廣。

軍方把一架米格-15戰機命名為「香玉劇社號」,但常香玉一直沒有機會見到它。直到1992年3月,她在北京參加人大會議,才在中國航空博物館與這架戰機見面。據報道,當時常香玉緩緩走到戰機旁,舉目凝望,淚盈雙眸。(網上圖片)

  那年的8月開始,常香玉和劇社59人輾轉陝西西安,河南開封、鄭州、新鄉,南下湖北武漢、湖南長沙和廣東廣州,半年間演出170多場,觀眾30多萬人,共籌得15.2億元,這筆錢如數捐獻給志願軍。軍方為嘉許常香玉,隨後特意把其中一架米格-15戰機命名為「香玉劇社號」,這架戰機現在陳列在北京的中國航空博物館裏。

  常香玉的義舉當時曾被廣泛報道,也感動了無數中國人。在她引領下,全國掀起了捐獻飛機運動,據內地傳媒報道,期間各地統計下來捐款超過4萬億,折合米格戰機3,000多架。

  此後常香玉繼續在藝術道路上努,並致力提升豫劇的藝術格調;她也不忘支持國家的軍事建設,經常到部隊慰問演出,從天山腳下到東部沿海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常香玉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等職。至2004年6月1日在河南鄭州病逝。

  延伸閱讀:常香玉被追授「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常香玉雖已離世,但她的崇高愛國精神和高尚人格,已化作豐碑,永留人間。圖為常香玉晚年的照片。(網上圖片)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香港劍擊蔡俊彥

走出低潮當上世界冠軍 香港劍擊蔡俊彥如何開創歷史?

2025-07-31

影視巨星

陳豪,模特兒,《溏心風暴》,《破毒強人》

好男人也曾喜愛夜蒲 陳豪逆轉思維 發奮自修演技贏視帝

2025-08-27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香港首間私立大學樹仁創辦人胡鴻烈 曾替紙盒藏屍案被告辯護

2025-08-11

創新先鋒

清華火神隊

機械人「國足」世界杯奪冠 清華火神隊到底是何方神聖?

2025-07-29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香港劍擊蔡俊彥

走出低潮當上世界冠軍 香港劍擊蔡俊彥如何開創歷史?

2025-07-31

影視巨星

陳豪,模特兒,《溏心風暴》,《破毒強人》

好男人也曾喜愛夜蒲 陳豪逆轉思維 發奮自修演技贏視帝

2025-08-27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香港首間私立大學樹仁創辦人胡鴻烈 曾替紙盒藏屍案被告辯護

2025-08-11

創新先鋒

清華火神隊

機械人「國足」世界杯奪冠 清華火神隊到底是何方神聖?

2025-07-29
編輯推薦
國產機械人

國產機械人|檢測應急救援樣樣皆能 香港引進了哪些「國家隊」?

2025-08-26
3:13

抗戰勝利80周年|異國征戰:保衛「生命線」的遠征軍

2025-08-06
3:13

抗戰勝利80周年|南京大屠殺 人類歷史最黑暗的一頁

2025-08-06
3:07

抗戰勝利80周年|400將領殉國 力戰而死 無愧國家民族

2025-08-07
2:35
中國抗日戰爭

抗戰勝利80周年|抗日戰爭是8年還是14年?

2025-07-31
3:17
《義勇軍進行曲》

抗戰勝利80周年|《義勇軍進行曲》如何在抗戰炮火中誕生?

2025-08-07
2:34

抗戰勝利80周年|秘密大營救:在港文化人士如何虎口脫險?

2025-08-25
3:00

抗戰勝利80周年|血戰衛山河 抗戰有哪些主要戰役?

2025-08-04
3:13

抗戰勝利80周年|異國征戰:保衛「生命線」的遠征軍

2025-08-06
3:13

抗戰勝利80周年|南京大屠殺 人類歷史最黑暗的一頁

2025-08-06
3:07

抗戰勝利80周年|400將領殉國 力戰而死 無愧國家民族

2025-08-07
2:35
中國抗日戰爭

抗戰勝利80周年|抗日戰爭是8年還是14年?

2025-07-31
3:17
《義勇軍進行曲》

抗戰勝利80周年|《義勇軍進行曲》如何在抗戰炮火中誕生?

2025-08-07
2:34

抗戰勝利80周年|秘密大營救:在港文化人士如何虎口脫險?

2025-08-25
2:58

抗戰勝利80周年|文化守護:故宮「國寶」大遷徙

2025-08-15
3:09

抗戰勝利80周年|教育長征:烽火中的教育奇迹——西南聯大

2025-08-11
2:02
寧夏西夏王陵

尋迹寧夏「世遺」 解鎖失落西夏王朝的千年密碼

2025-07-15
2:37
抗日戰爭

系列專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

2025-09-02
2:50

抗戰勝利80周年|浴火重生:城市受戰火重創 如何重獲新生?

2025-09-01
2:44

抗戰勝利80周年|國際友人援手 拉貝保護25萬中國人

2025-08-29
3:22

抗戰勝利80周年|3000熱血華僑回國 守護抗戰生命線

2025-08-28
2:58

抗戰勝利80周年|文化守護:故宮「國寶」大遷徙

2025-08-15
3:09

抗戰勝利80周年|教育長征:烽火中的教育奇迹——西南聯大

2025-08-11
2:02
寧夏西夏王陵

尋迹寧夏「世遺」 解鎖失落西夏王朝的千年密碼

2025-07-15
2:37
抗日戰爭

系列專題|中國人民抗戰勝利80周年

2025-09-02
2:50

抗戰勝利80周年|浴火重生:城市受戰火重創 如何重獲新生?

2025-09-01
2:44

抗戰勝利80周年|國際友人援手 拉貝保護25萬中國人

2025-08-29
周驄《新紮師妹》、曾江+周驄+胡楓

周驄由粵語片男一到御用爺爺 《新紮師妹》問「Sir字點寫」最經典

2025-07-08
現代開筆禮——擊鼓明志

  近年,內地一些學校於開學時會仿古時舉行開筆禮,儀式當中有一項名為「擊鼓明志」,那是甚麼呢?

  「鼓」,在古代官學不是樂器,而是發布號令、規範作息、管理秩序的重要工具。

  《禮記·學記》記載:「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鼓」是擊鼓,「篋」是書箱。意思是:古時大學開學時,官吏擊鼓召集學生,然後學生打開書箱,出示經書,以示恭敬和謙遜地對待學業...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