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崗村秘密行「包產到戶」 突破農村改革開放

撰文︰華思齊

  1978年一個寒冷冬夜,18位農民在安徽鳯陽小崗村一間破落茅屋召開了一場秘密會議,後來成為改革開放重要一筆。

改革開放下的農業革命

  那年安徽大旱,嚴重影響收成,人民生活困苦。十多戶農民為了生計,決定「瞞上瞞外」,私訂協議,放棄原來以生產隊為單位的耕作模式,改以家庭為單位,採取「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方式,由各家各戶各自承包土地耕種,種出來的收成,「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昏黃的油燈下,18戶人在秘密協議按上紅指印,一場農業革命悄然展開。

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生產隊18戶農民偷偷地按下了鮮紅指印,率先實行了「包產到戶」。印契約書原件現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內,上面寫着:「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幹,每戶保証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大眾社員也保証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當時中國處於改革開放的分岔口,儘管文革結束,農村管理仍按照1958年社會主義建設路綫的指導思想管理,即「三級所有,隊為基礎」,農產品歸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

  文革後,公社弊端浮現,過份追求平均主義,忽略人性自私,「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的個性,農民失去工作動力,農產收入大跌。

  在1978年之前,小崗村是入不敷支的「三靠村」,「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村民經常要外出討飯,遇上大旱,更是無以為繼。面對飢寒交迫,農民冒着坐牢風險,頂着資本主義復辟批評,放手一搏。

1979年秋,領頭在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包產到戶」的農戶之一(左起)嚴立坤、嚴俊昌、嚴立學,站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心中充滿希望。(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釋放生產力 成改革開放新轉機

  可是農民們的秘密,還是被田裏綠意盎然的苗頭「出賣」。1979年春天,時任鳳陽縣委書記陳庭元到小崗村巡視,從生機煥發的農田和農民積極的表現看出端倪。縣政府未有扼殺農民行動,以默許態度,靜觀其變。

  當年18位帶頭農民之一的關友江憶述,實行包產到戶,改變農民「幹活打呼嚕,出勤不出力」的陋習,大大釋放生產力。

  1979年秋,小崗村的打穀場上一片金黃,糧食產量破紀錄達13.3萬斤。有指產量相當於1966至1970年的總和,亦有人指,與1955年至1970年15年的糧食總量相近。無論如何,數字反映農產大增,人均收入由上一年的22元增至400元是不爭的事實。十多年來,小崗村首次向國家上繳餘糧。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推義務教育 鄧小平:國力強弱取決人才

鄧小平在1980年今日(5月31日)肯定「包產到戶」對改革開放的貢獻,認為這種方式不會影響集體經濟。(圖片來源:Getty)

中央肯定農村改革開放方向

  不過,小崗村的做法一度惹來全國爭論。1980年今日(5月31日),鄧小平為事件一錘定音:「農村政策放寬以後,一些適宜搞『包產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之後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肯定農村改革開放方向。

  改革開放40年,中國主要糧食產量由1978年的3億噸,翻了一倍到2017的6.6億噸,由集體生產到包產到戶,憑票買糧到糧食商品化,中國糧食改革,見證國家發展變遷。

  「中國社會是不是安定,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鄧小平

1:43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北京地鐵

世上規模最大鐵路 北京地鐵興建經歷幾許風雨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鄧小平百軍裁軍減冗員提升軍政素質

改革開放鄧小平裁軍百萬 提升軍政素質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引入第1部港劇《大俠霍元甲》弘揚武術激發愛國心

改革開放引入第1部港劇《大俠霍元甲》 弘揚武術激發愛國心

5:41
當代中國-當年《上海灘》不單止在港轟動一時,還紅遍亞洲,主題曲還響徹星馬泰。

改革開放引入《上海灘》 提振民族氣節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刷掌支付」北京深圳上線 吃飯搭地鐵「兩手空空」 手機沒電都不怕

1:52

中國文化|雲南旅遊必訪瀘沽湖 探秘中國「最後的女兒國」

綠野仙蹤無人村,浙江舟山後頭灣村

浙江舟山最美「無人村」 被遺忘的綠野仙蹤秘境

5000公里|中國歷史上最神秘「地下長城」

1:40

最神秘千年古城 一年一現的水中「落星墩」

中國旅遊|失落的「亞細亞號」秘境——鮮為人知的杭州景點

千年麥積山 誰開鑿了神秘的「懸崖佛國」?

2:02

神秘莫測的西夏王朝 遊寧夏探秘千年中國文化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1981年6月6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袁隆平獲獎

袁隆平榮獲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

「賣布唔帶尺」怎樣賣布?

  賣布商販開鋪做生意,當客人前來買布時,都會用硬尺、軟尺來量度客人所需要的量,按匹數定價而售的。   但如果賣布商販根本沒準備尺等量度工具,如何做生意呢?

  我們在市場買東西時都怕被人「呃秤」(意思是指商人做生意的時候不老實,以欺騙的手段交易),如果布販根本沒有備尺,只憑口說多少匹而定價格,就有存心欺騙客人的嫌疑了。   沒有備尺而「不量」度布匹,諧音就是「不良」了。因此,廣東話「賣布唔帶尺」,歇後語就是「存心不良」了。   日後,若有人說某...

12種「貓」

     貓科動物通常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的健康指標之一,中國是世界上野生貓科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最新的一次調查顯示,中國現有野生「貓」共有12種,一起來看看有哪些: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