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頂纜車和太平山發展 看香港歷史

撰文︰華思齊

  新冠疫情影響無法到海外旅遊,太平山頂重回香港人懷抱,成為是本地遊熱點之一。今天(5月30日)是山頂纜車的134歲生日,它從去年6月28日起開始第二階段停運更新,以便添置全新的纜車、全面翻新山頂總站等。

香港歷史上的避暑勝地 太平山曾建山頂酒店

  百多前,太平山頂與中環之間未有纜車連接,市民出入只能靠人力轎。在香港開埠初期,太平山頂是英國人避暑勝地,只有少量達官權貴居住。19世紀末,蘇格蘭商人亞歷山大.芬梨.史密夫(A. F. Smith)在太平山興建山頂酒店,人流逐漸增加。

1902年太平山頂上的港督避暑官邸,山路上可見幾輛人力轎車。(圖片來源:香港社會發展回顧)

亞洲最早纜車系統 太平山山頂纜車票分三等

  1881年,這位山頂酒店擁有人向港英政府提出,興建纜車連接太平山頂及市區,促成山頂纜車在1888年5月30日投入服務,成為全亞洲最早的纜車索道系統。

  全長約1.4公里的山頂纜車,早期由燃煤蒸氣列車驅動,每次只能載30人,車票分三等:頭等只限殖民官員和山頂白人居民乘搭,二等為軍警座位,少量三等企位供傭人乘搭和載貨。

19世紀末,蘇格蘭商人亞歷山大‧芬梨‧史密夫向港英政府提出興建山頂纜車,希望帶動他營運的山頂酒店客流量,可惜山頂酒店於1938年遭遇火災,燒毀後便沒再重建。原址後來成為山頂巴士總站,1989年決定改建為山頂廣場,1993年開幕。圖片攝於1923年,前方為山頂纜車總站,背景是山頂酒店。(圖片來源:香港社會發展回顧)

禁華人居太平山 山頂纜車為小眾服務

  1888年和1904年,港英政府先後頒佈《歐洲人住宅保留條例》和《山頂區保留條例》,成為歷史一筆;前者規定,華人不得涉足歐式風格的社區和建築場所,後者更加列明,「山頂一帶為歐洲人居住區,華人除港督許可外,不得於該區度宿(傭人除外)」。

  雖然港英政府稱,實行條例的理據是當時瘟疫橫行,隔離政策乃防止病毒傳播;實際上這種富殖民色彩的階級觀念和對華人歧視,顯而易見。條例一直至1947年才取消。

1921年幾位人力車伕在太平山白加道山頂纜車站等候乘客。 (圖片來源:香港社會發展回顧)

  昔日山頂纜車第一排座位,乃預留給港督乘搭,椅背刻有「此座留座予港督閣下」的銅牌,直至列車開出前兩分鐘,乘客均不能佔用,以防港督突然上車。

  如今列車駛達,乘客蜂擁而進,人人都可坐上車頭位置,享受太平山下獨特景致。由半山花園道車站坐纜車上山,不到10分鐘車程,這段路,記載香港歷史由殖民統治至回歸的百年變遷,見證香港由小漁村蛻變大都會的活力拼勁。

  延伸閱讀香港地鐵1979年通車 營運40載由本地衝出國際

圖片攝於1963年,太平山下歐式建築已被現代化的石屎大樓取代;維港對岸的九龍亦高樓林立。(圖片來源:Getty)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同興泰記正式結業

香港老店|同興泰記正式結業 上環海味街百年老店劃句號

2:26

珍寶海鮮舫開業前失火 富商出手救亡 踏上飲食影視傳奇路

1:57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當年今日大坑舞火龍舞入中國非遺

當年今日 大坑舞火龍舞入中國國家級非遺

1:53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新光戲院曾陷結業危機當年今日重開繼續推動粵劇文化

新光戲院曾陷結業危機 當年今日重開 繼續推動粵劇文化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2:14

龍年|九龍何以命名?以界限街還是獅子山為界?九龍有新舊之分?

油麻地戲院

集體回憶|逾90年歷史油麻地戲院 曾首創一票全日睇「鹹片」 現活化成粵劇基地

香港夜繽紛|香港街道故事|有廟才有街? 廟街睇相、聽歌食煲仔飯 娛樂無窮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