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6-19
講起抹茶,人們可能會最先想到日本,但近年大家吃到的抹茶產品,其原料很可能產自中國貴州。
貴州省銅仁市,擁有全球最大抹茶單體工廠,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及地區,也包括香港在內,更成為星巴克等品牌的供應商,並於今年規模化出口日本。
貴州抹茶憑甚麼在近年異軍突起,成為當地以至中國的新特產?一起來走近這座西南山區的小城。
貴州抹茶出口全球逾40國 擁「世界抹茶超級工廠」

日本農林水產省數據顯示,2024年,包括抹茶在內的綠茶出口額,達到2.4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不過,雖然需求井噴,但產能卻出現短缺。
另一邊廂,中國抹茶卻在迅速崛起。
預計2025年,中國抹茶的總產量將超過5,000噸,穩居全球第一。其中,貴州抹茶已佔到中國抹茶總產量的四分之一;若以出口量來計,貴州抹茶遠銷海外40多個國家,已經是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而貴州抹茶生產的重鎮,就在世界自然遺產梵淨山腳下的銅仁市江口縣,這裏有着「中國抹茶之都」的美譽。此外,浙江杭州、紹興等地,也是國產抹茶的主要產地。
延伸閱讀:「人間仙境」梵淨山 藏着「地球獨生子」?

貴州銅仁擁有全球最大的抹茶單體工廠,被譽為「世界抹茶超級工廠」,每日可生產10噸抹茶,年產能超4,000噸,產品暢銷國內外。
不單止產量大,貴州抹茶亦有出色品質。
根據中國農業部的檢測,銅仁茶的茶多酚含量達16.7%∼31.5%,氨基酸含量達3.1%∼10.6%,構成了茶多酚與氨基酸協調的黃金配比,遠遠高於國家標准。
貴州為何產出優質抹茶?
貴州的抹茶近年為甚麼能異軍突起?這離不開當地得天獨厚的環境。
茶樹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最適合種植在季風型亞熱帶氣候區,特別是多雲霧、日照少的地帶。
貴州,正正是國內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的地區。而位於貴州東部梵淨山腳下的銅仁,更是這裏的「黃金生態區域」。

貴州抹茶,亦擁有乾淨、安全的優勢。
貴州是全國率先禁止在茶園中,使用水溶性農藥和除草劑的省份;茶園禁用的農藥品種,在國家規定的60多種的基礎上,增加到128種,針對出口茶園還提出了28種慎重使用的農藥。

如何從「貴州茶葉」到「貴州抹茶」?
坐擁獨特的自然條件、無污染的生態優勢,貴州本就是優質茶葉產地,孕育了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勻毛尖,還有綠寶石和遵義紅等名茶。
然而,貴州以至全中國的茶葉種植,以往都存在一個問題——茶葉深加工比例低,附加值也較低,令到茶葉的利潤空間十分有限。
而抹茶是茶葉的一個深加工品種,產品附加值高,廣泛應用於食品、飲品、烘焙等領域。而且,全球抹茶需求年增長率約為10%,市場前景廣闊。
為了尋求發展,貴州從2015年就開始探索抹茶產業的可行性。2017年,曾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銅仁江口縣,引入茶葉龍頭企業貴茶集團,投資6億元人民幣建成貴茶產業園,佔地340畝(相當於22.6公頃),第二年又建成年產能4,000噸的全球最大抹茶單體工廠。
此外,還聘請日本資深抹茶專家全程技術指導,與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抹茶自動化生產線,並根據本土條件調整製作工藝;同時,加大傳播投入,打造品牌獨特記憶點。
當地並透過「龍頭企業+聯盟企業+農戶」的聯盟發展模式,建成以江口縣為核心的3萬畝抹茶基地、53條碾茶生產線,輻射帶動建設14萬畝歐標茶園,帶動近10萬茶農增收致富,人均增收約2,500元人民幣。
抹茶源自中國 前景廣闊
中國抹茶產業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說是中國特產的「文藝復興」。抹茶雖然已成為日本的文化符號之一,但其實起源於中國。
抹茶原稱為「末茶」,在宋朝達到頂峰,後來隨着用茶葉泡湯棄渣的喝法普及,抹茶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逐漸消失,反而經文化交流被帶入日本,得到傳承和發展。
中國現代抹茶產業發展起步比較晚,日本抹茶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依然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過,面對抹茶供應缺口日益增長,讓世界認識中國抹茶,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