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青海玉樹地震 展現捨己為人精神

撰文︰黃皓頤

  歷年來,中國曾發生不少嚴重地震,改革開放前有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改革開放後,最令人記憶猶新是2008年汶川8.2級大地震,其次便是2010年青海玉樹的7.1級地震。

 改革開放前唐山大地震 缺救災資源傷亡慘重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青海玉樹地震 展現捨己為人故事
11年前的青海玉樹地震,大家可能仍是記憶猶新,而改革開放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必定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死傷逾40萬人;2020年的唐山,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重工業城市。(圖片來源:Getty、視覺中國)

  面對地震的天然災難,我們變得很渺少。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受到當時的道路交通、通訊設備、醫療資源、救災經驗不足及政治不穩定等因素限制,最終造成逾40萬人傷亡。但到了30多年後的青海玉樹地震,中國的救災工作早已大大改善了。

  儘管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災區位於高原,受到高原問題影響,加上當地房屋大多以土木和磚石建成,損毀程度嚴重,都增加了拯救行動的難度,但在先進救災設備、快速部署的救援安排等因素下,減低了人命傷亡,這次地震最終造成約1.5萬人傷亡。

  地震救災工作的進步,保障了人民的性命財產,也看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改變;這種變,給中國和民眾莫大的好處。然而,在地震災難中,永遠不變的是人性光輝的一面。在青海玉樹地震中,除了勇往直前的救援隊員值得我們尊敬和讚賞,更有很多感人和無私奉獻的小故事。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青海玉樹地震 展現捨己為人故事
改革開放後的地震救災工作,不論是救災設備、部署救援安排等都改進了不少。到了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時,救災人員快速進行抗震救災行動,大大減低了人命傷亡。(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得天獨厚的青海 中國文化與生態保育之地

 改革開放感人故事 年輕護士做「代母」 哺育稚子

  青海一間醫院從地震災區接收了一名幾個月大的藏族嬰兒,但因為母親沒有奶水,無法哺育孩子。

  當時醫院有一位初為人母的年輕女護士,看到這個孩子不停地哭,就主動用自己的奶水哺育他,看到孩子吃奶時一臉滿足的樣子,她感到十分欣慰。她無私的行為,令人欽佩。又有年輕母親為了保護9個月大孩子,用雙手緊緊地抱着他,結果她遭到倒塌的磚頭打中後腦死亡,孩子則最終獲救,見證了母愛的偉大。

  地震災區中,大部分民居和中、小學都倒塌了,其中有3,000多名學生的玉樹縣第三完全小學,就有18間平房教室都塌下來。

  地震發生一刻約早上7時許,當時數百名學生或在課室,或在校園附近溫書,他們都被倒塌的平房或磚牆壓着,動彈不得。為了搶救大班學生,數十名教師立刻開始徒手挖掘,展開救援工作,結果成功救出60多名學生,惟仍有最少30多人死亡,逾200人失蹤。

  延伸閱讀:青海玉樹災後重建十周年

改革開放感人故事 港人義工捨身救人

  另一個捨身救人的事迹發生在港人義工黃福榮身上,玉樹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孤兒院做義工,並立刻帶着孩子跑到戶外逃難。

  當黃福榮知道尚有學生和老師被困後,兩次衝入災場救人,在第二次返回快要倒塌的孤兒院時,遇上餘震而走避不及罹難。他的大義行為,在2010年8月獲國務院追授為「抗震救災捨己救人傑出義工」,同年香港特區政府亦追頒金英勇勳章。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後青海玉樹地震 展現捨己為人故事
改革開放後30多年發生的青海玉樹地震中,港人義工黃福榮為救助在快將倒塌的孤兒院內的學生和老師,結果不幸遇上餘震罹難。(網上圖片)

  地震後的玉樹災區,很快開始災後重建工作,當時的青海省省長、青海玉樹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駱惠寧提出,用3年重建,再以兩年將玉樹打造高原生態的旅遊城市、三江源地區的中心城市,以及青藏高原城鄉一體化的先行地區。

  透過災後重建的生態恢復和保護工作,現時的玉樹州已快速發展高原特色旅遊、畜牧業及保護綠色生態。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鄧小平的百年目標2020年已經實現了

改革開放鄧小平的百年目標  2020年已經實現了

改革開放飛機工業一波三折 由中外合作到自主研發

改革開放前「寧要浦西一張床 不要浦東一間房」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潑水節是佛教在雲南傣族地區傳播,潑水節便成為傣族習俗流傳下來,有數百年歷史。

《潑水節之歌》與醉了的年代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多圖詳解 全球有哪些國家參與一帶一路?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1985年6月4日
裁軍

鄧小平宣布解放軍裁軍100萬

「啞子」有多少歇後語?

  啞子,就是啞巴,即不能說話的人。不能說話的話,所有感覺都不能說出來,只有自己承受,當中的酸甜苦辣的確不好受。

  不知是否因為這樣,「啞子」的歇後語有不少。   首先,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意思就是吃了超苦的黃蓮,想大喊出來卻沒有人能聽得到,自己也叫不出來,當中的苦味只有自己才知道。   「啞子彈琴」,你又知道歇後語是甚麼嗎?啞子彈琴,彈得好與不好他自己聽不到,比喻人光會...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