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百年校服演變 認識香港文化變遷

編輯︰豆子

  校服是青蔥歲月的重要回憶,讀書時認為老土、易髒又不便於行的校服,長大後卻成為回看校園走馬燈的必備要素。香港校服款式眾多,不單包含了中國文化和西方元素,同時亦見證着數十年來的香港文化變遷,成為了香港文化的重要特色,甚至不少中國內地的網民都羨慕香港人有這麼漂亮又時尚的校服,究竟香港校服有何獨特之處?

早期校服源自滿清旗服 香港文化尚未定型

  香港的校服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的馬褂、長衫和旗袍。男性穿的馬褂,以及女性穿的旗袍,都是改良自清朝滿族的旗服,當時鄉紳士族以及有機會受教育的女性,都會穿馬褂和旗袍上學。後來隨着中華民國成立及西方文化衝擊,長衫及改良版的旗袍成為了當時香港文化中主流日常服裝,但仍未變成上學的「制服」。

香港文化史的首套正規校服 為加強歸屬感

  要數香港文化史上第一套真正的校服,則是在1918年由聖保羅女書院,即現在的聖保羅男女中學推行的服裝,當時學校的目的為加強學生對學校的集體認同,結果校服不但成功令學生更具歸屬感,亦可避免因穿着便服而突顯的貧富差距,同時有助維持學校形象和校風,以及識別闖進學校的外來人。自此,其他學校亦爭相效法,設計並穿着有自己學校特色和款式的校服,成為當時的香港文化一部分。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校服-長衫-旗袍-1
70年代起,女校開始流行旗袍、長衫校服,香港至今仍有16所中學採用旗袍作校服。(圖片來源:Getty)

因應香港文化和環境變化 校服用料剪裁大不同

  上世紀50至60年代,當時市面上可選擇的布料顏色有限,為求學生穿着整潔,所以大部分校服設計都以白色為主。

  60年代香港實施制水,伊利沙伯中學有女學生向學校提議將校裙改為無袖、短裙,既可減少所需布料,亦可節省清洗時的用水,後來校裙確實作了相應的改動,布料亦換成了清涼易乾的「的確涼」滌綸,這項舉動正正反映校服與香港文化息息相關。直至80年代,香港供水問題解決,伊利沙伯中學的學生才告別清爽的校裙。

  70年代起,織布染料有所改進,校服顏色漸漸有了多樣的變化,加上各類團體在港辦學,也將蘇格蘭裙、水手服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榮區香港文化之中,並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除了正規的校服外,到了90年代,更開始興起以方便活動為主的運動服和短下襬恤衫設計。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校服-長衫-旗袍-2
香港教育大學的香港教育博物館曾於2018年舉辦展覽「香港校服今昔」,帶領觀眾見證香港校服的百年歷史。(網上圖片)

校服變化 傳承百年香港文化

  百年間,校服作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見證了香港歷史變遷,校服設計亦與時並進不斷改良,縱使校服在變,但學校透過校服傳遞的校風、一視同仁的教育理念,以及帶給每位學生的歸屬感,卻是香港文化一種永恆不變的傳承。

香港考試制度 重篩選不重人才培養?

回顧2003年爆發沙士 香港史無前例發出隔離令

1977年足球史上最震撼一戰 香港隊踢入世界杯?

觀音借庫 源於中國文化孝子故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左)1926年從拔萃男書院遠眺九龍塘「花園城市」。(右)2023年的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為何能保持低密度發展?這片天價洋房區 昔日曾淪「爛尾樓」?

1960年代太古針對不同受眾在報章刊登了各式各樣的廣告,構圖精美,訊息簡潔,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廠街 銅鑼灣糖街 兩大洋行之爭?北角差點有糖廠?

香港舊地名|老虎岩、雞寮在哪兒?「淺灣」「賊灣」原來都是荃灣?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