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鼎鳴看中美關係|中國科技發展已超越美國?

編輯︰郭曉陽

  金融海嘯年代的美國財長保爾森(Hank Paulson)是個知華派,他今年初發表文章,指出美國試圖與中國脫鈎的政策失敗,中國早已是世上三分二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自己也做不到跟中國脫鈎,迫使其「盟國」也仿效美國去孤立中國,最終只會使美國被孤立。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美國多重手段打壓中國 只會兩敗俱傷

  美國對付中國,常常採用兩敗俱傷的策略,這本非上策,但如果認為自己比對手強很多,對方沒有痛楚的承受力,縱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只要能使中國一蹶不振,美國也願意做。

美國針對華為的制裁就是打壓中國科技發展的手段之一
華為的發展和技術,已經開始令歐美國家感覺到威脅;尤其美國,擔心華為發展成為科技範疇的新標準,影響美國企業的利益,因此出手打壓,包括限制技術輸出和合作。圖為華為在上海的旗艦店。(圖片來源:Getty)

  但如果雙方實力接近,所採用的策略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又大於對方,便是十分愚蠢的自殘,而美國正是這樣做,以致保爾森十分心焦,認為美國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中國。

  保爾森的觀點只是常識,但在不懂世情的美國政客當中,他的言論已是一泓清泉。

  本來,美國最能領先世界的強項是她的科技實力,所以她便以為有條件採用兩敗俱傷的方法去打擊中國科技,但縱使在這方面,美國一樣未有與時並進,犯下了低估對手的戰略性錯誤。

中國在科技應用上,偏向實用和服務型,為大眾解決問題
中國在科技應用上,偏向實用和服務型,為大眾解決問題;例如電子支付、智慧銀行、打車服務等,都是為民眾解決生活所需的科技產物。(圖片來源:Getty)

  美國科技力量真的比中國強大嗎?大多數人應會對這個問題持肯定答案。幾個月前,我也會這樣回答。

  但我同時也是一個相信證據的人,近日閱讀了兩份報告,卻不得不修訂立場︰美國的科技水平在不少領域恐怕已被中國超過而仍懵然不知。

  延伸閱讀:中國有哪些引領未來的高新科技和工程發展?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中國科學家發表論文數目逐步超越美國

  科技可以分為基礎性的研究成果及可較為接近實用的知識。

  在自然科學的基礎性研究上,《自然》雜誌每年編製的「自然指數」是最具權威性的指標。《自然》雜誌把全球自然科學各個領域最頂尖的共82份刊物都找來,算一算內裏的論文,看看每一個國家有多少篇論文被發表。

  如果某篇論文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作者,《自然》雜誌會按人數比例去計算論文誰屬。又因為在這82份頂尖刊物能發表的文章都是最高水平的,所以論文的總數量是可以兼顧研究數量與質量的準確指標。

中國高等院校的科研不斷進步,尤其在高新科技範疇上,不少有外國留學背景的年輕人都願意回國貢獻專長
中國高等院校的科研實力不斷進步,尤其在高新科技範疇上,不少有外國留學背景的年輕人都願意回國貢獻專長。(圖片來源:Getty)

  12、13年前,美國每年約有兩萬篇論文能進入「自然指數」中,而中國只有四、五千篇,但時移世易,美國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而中國則年年大幅上升,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這12個月內,中國出現重大突破,第一次超越美國,中國是19,172篇,美國是17,776篇,兩者都拋離排名第三、擁有4,255篇的德國甚遠!

  要知道,在頂尖刊物發表的論文多,意味着20、30年後的諾貝爾獎很可能便在此中尋。

  用另一種角度去看,過去7年,中國的「自然指數」平均年增長13.97%,而美國卻是負增長2.2%。其實,歐洲的所有科技大國都是負增長,正增長只在中國、印度和南韓等國家出現。

  延伸閱讀:養豬都可以屬於高科技產業?中國企業如何推動高科技農業?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大學研究論文數目增加 科技項目領先

  「自然指數」也可用作對各大學的排名。

  香港的大學資源不夠多,罕有能排入百名之內,早已被20多所內地大學比了下去。

  我們若用過去5年的平均數,科技大學則以年均118篇在香港排名第一,港大105篇第二,中大103篇第三。

中國的科研產業化相對外國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中國的科研產業化相對外國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在普及應用上,除了資金,還需要專業技術人才配合;中國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上,仍需要積極推動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才能邁向更高台階。(圖片來源:Getty)

  除了「自然指數」外,我讀到的第二份報告是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今年編製的「關鍵科技追蹤」報告。

  此報告追蹤了44項重要科技,人工智能、太空科技、新能源等等都包括在內。根據它的數據,中國竟在37項科技項目中領先美國,後者只能在7項中領先中國!

  更有甚者,中國在個別項目中領先的幅度還頗大,例如全球關於航空工程中影響力最大的論文,有48.5%是中國人所寫,中國學生讀理工科的人數等於美國的9倍,在人工智能的專利權中,中國的數量是美國的6倍!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愈面對封鎖制裁 中國人愈能團結組織

  這些驚人數據足以動搖我們對世界各國科技實力的認知,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似已成功組織起來,專注地為科技發展作出貢獻,而美國對世情的脫節在國會議員胡亂質詢TikTok的無知問題中已顯露無遺。

中國推動科技發展是了改善大眾生活
中國推動科技發展是了改善大眾生活,並非要掠奪他國的利益,或者通過科技手段打壓他國;推動合作共處,才是中國發展高新科技的本意。(圖片來源:Getty)

  自己被中國超越,或快將被超越,還要去搞制裁搞封鎖,不會持續得了多久。這種趨勢愈到將來便愈為明顯,我們大可拭目以待。

  在歷史上,世界最重要的科學發明,大半皆為中國人作出的貢獻。這個科技史家李約瑟的著名論斷,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重新體現。

(原文轉載自21/04/2023 《晴報》)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西方媒體對中國一直存在偏見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西方媒體的認知戰走向挫敗

中國需要保證糧食安全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中國有無糧食危機?

中美在台灣問題上仍有大分歧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中美在台海終會一戰?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中國黑龍江省稻田作業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景點阿斗寨|劉禪為何被百姓奉為「花神」?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2年貴州大學畢業生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5大經驗值得美國學習 更要學長遠規劃能力

中美兩國的人民壽命長短正在逆轉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美關係|看壽命長短 中美競爭的另類對比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論中國外交:中華和合文化推動世界和平共處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