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5-16
在3月時香港上映了一部內地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下稱《中國乒乓》),乍看片名也輕易理解到電影是與中國乒乓球有關,但對於「絕地反擊」4字,不少人都表示難以理解。
因為在無數人印象中,中國乒乓球一直雄霸全球,何曾陷入絕境?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改編自國乒男隊的真實故事
原來,歷史上中國乒乓球國家男子隊曾在20世紀90年代初,連續三屆無緣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冠軍,進入低潮期。
這樣的成績是視乒乓球為「國球」的國人不能接受的,而《中國乒乓》則是以此歷史背景開展的故事,講述國乒男隊如何透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從「絕地」爬出來,作出震撼的反擊。
《中國乒乓》由內地著名演員鄧超及俞白眉執導,鄧超、孫儷、許魏洲、段博文等主演,90年代初國乒男隊陷於低谷,而瑞典隊則在國際球壇異軍突起,瑞典球員擁有健碩的體型優勢之餘,技術打法也超趕中國隊。
原本在意大利執教的教練戴敏佳(原型是蔡振華,國乒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教練之一)決定放棄高薪,回國擔任主教練,組建國乒男隊新軍。
面對內外質疑,戴敏佳這名鐵腕少帥與教練團組堅持大刀闊斧改革,經過刻苦艱辛的訓練,加上教練組精心策劃的戰術,讓一直不被看好的「男乒新五虎」發揮各自優勢,最終在1995年世乒賽上演了精彩絕倫的反擊,重新奪得世乒賽男團冠軍獎杯——斯韋思林杯。
延伸閱讀:乒乓球員之最 馬龍擁26個世界冠軍!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刻苦堅持 成就絕地反擊
那個時期,瑞典男乒擁有 「3駕馬車」:瓦爾德內爾、佩爾遜和卡爾遜,他們都是世界頂級選手,整體實力在中國隊之上。
以戴敏佳(鄧超 飾)為首的教練組深知歐洲人有體型上的優勢,而他們的隊員又是被外界形容為「老的老,嫩的嫩,傷的傷,瞎的瞎」 的球員,因此一開始只能「將勤補拙」,不斷加操及加大力度地訓練體能。
除了一般的健身運動,隊員跑過雪地,跑過長城⋯⋯顯示出超乎常人的堅毅精神。
影片中戴敏佳就曾說過:「中國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當瑞典人在滑雪的時候,我們在努力;當美國人在度假的時候,我們在努力·⋯⋯」。
其後教練組安排部分隊員出國學藝,汲取歐洲乒乓勁旅的優點,知己知彼,並透過韓國釜山邀請賽等比賽試陣和磨練,增加讓國乒男隊於世乒賽戰勝瑞典隊的機會。
後來經過1993年世乒賽的飲恨,國乒男隊不論技術還是心態亦日漸成熟,到了1995年世乒賽則可算是中國隊與瑞典隊的龍爭虎鬥。
團體賽有別於個人賽,除了講求球員技術和經驗,更講求的是戰術排佈、整體配合和球員的心理質素。中國隊的教練組便透過戰略性的出場次序,以及安排「奇兵」龔楓(原型為丁松)出戰大大增加了勝算。
養兵千日的龔楓替中國隊取得關鍵的一盤。最後一盤老將黃昭(原型為王濤)亦成功克服心理壓力,使出多年來磨鍊而成的紥實技術,戰勝了瑞典隊的佩爾遜,使中國隊重奪斯韋思林杯。
延伸閱讀:國家隊訪港|一睹馬龍許昕風采 重溫《乒乓球在中國》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熱血滲全場 振奮人心
電影中演員們打球姿勢都有板有眼,這都要歸功劇組邀請到前國家隊教練協助特訓和演員們的刻苦訓練。
影片再現了多場發生在中國、韓國、德國和瑞典的經典比賽場面,當中最經典、最激動人心的賽事定是1993年和1995年的世乒賽。
《中國乒乓》的比賽場面節奏明快,球來球往,配合球拍觸球的「乒乒乓乓」聲效,加上精準的旁述解說和雙方球員的動作鏡頭特寫,帶給觀眾有如親身到場館觀賽的緊張刺激感。
不論你是不是乒乓球的愛好者,都能從此片感受到箇中的熱血與勵志。
唯一而垢病的可能是片中對白含大量乒乓球術語,如正手反膠、反手正膠、削球和弧圈球等,讓不諳乒乓球的觀眾較難理解。
整體而言,電影拍攝很用心,還原度非常高,是一套非常值得觀賞的體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