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中國人吃豬肉變遷史 豬肉曾經是高貴奢侈品?

編輯︰王子傑

  豬肉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常客,非常百搭,煎、炒、煮、炸、炆、燉、焗皆可。但可曾想過,中國也有吃不到豬肉的年代,那段日子,豬肉竟然是最高貴的奢侈品之一。

民眾排購憑票購買日用品
改革開放前很長一段時間,民眾購物需要持票,要吃到豬肉就要有肉票。(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1斤豬肉有錢也買不到

  早在1954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為應對城市人口急劇增加,中央政府決定實施生豬派購,即強制性行政收購,當有剩餘時農民才能自行出售。層層下壓,加上家庭養豬當時被視為資本主義經營活動,以致豬肉供應非常緊張。

  此外,在計劃經濟年代,人們要憑票購物,要吃豬肉就要有肉票。當時一張肉票只能買到2兩至半斤豬肉,每月限量一張。供應不足,又有肉票限制,豬肉價格極其昂貴。其中一個例子是,1978年時黑龍江的豬肉價格約為1.23元1市斤,較之前的0.8元上漲超過一半,而當地城鎮職工平均月薪只有40至50元。

改革開放|豬肉從吃不到變成有得揀

農夫出售豬肉。
改革開放後農村生產力解放,農民可以自行將所飼養的小豬帶到市場上出售。(圖片來源:Getty)

  中國在1970年代末推行改革開放,此後豬肉的地位出現翻天覆地變化。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農村生產力,養豬潮在各地湧現。1980年時,中國的豬肉產量只有1,134萬噸,到了2012年已變成5,444萬噸,增長3.8倍,年均增長5.0%。

  另一方面,受惠於改革開放,中國豬肉產業工業化進程迅猛,現代養豬業也是這時候開始起傳入。大型專業和商業養殖場很快就取代小農,很大程度上以市場取代家庭自給自足的體系。

  供應充足,中國人就能夠吃得上更多豬肉。1980年與2009年的20年間,中國人均肉類消費增長達3倍之多,平均每人每年消費58公斤。其中豬肉在1980年的人均消耗量僅得11.15公斤,到了2017年時已變成約20公斤。

人們在火車上享受美食。
豬肉不只是餐桌上的美味,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明證。(圖片來源:Getty)

  更進一步,過去可以吃的豬肉沒有貴賤之分,能放進口即可,如今則出現了「無公害豬肉」、「三元雜交豬」等各種新鮮事物。

  中國人吃豬肉,從吃不到變成有得吃,再到有五花百門的豬肉種類任君選擇。改革開放不只有中國GDP位列全球第二之類等的宏觀角度,餐桌上的美味豬肉菜餚,也是人們親身細味國家富強成果的另類視角。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港商胡應湘推動建設廣深高速 造就珠三角「黃金通道」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90年代的網吧熱潮 帶動電競館和電競酒店誕生? 

1935年的女性穿上旗袍

改革開放|旗袍經歷沒落及復興 從日常服飾到中華文化符號

2:55
蓮花山公園鄧小平銅像

改革開放|深圳地標蓮花山公園 鄧小平銅像見證歷史

胡應湘推動建設廣深高速

改革開放|港商胡應湘推動建設廣深高速 造就珠三角「黃金通道」

reform-and-opening/2022/08/normal/internetcafe

改革開放|90年代的網吧熱潮 帶動電競館和電競酒店誕生?

最新文章

杭州亞運戰報|中國隊謝震業9秒97膺亞洲男飛人 港隊獲首面電競獎牌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博士馬中騏

改革開放|證書編號「10001」 新中國第一位博士誕生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首設中東專場開拓新機遇 展示港企項目成果

編輯推薦

杭州亞運戰報|中國隊謝震業9秒97膺亞洲男飛人 港隊獲首面電競獎牌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專頁|亞洲體育盛事正式開鑼 共同見證強者封王

杭州亞運會

杭州亞運不止有體育 還有這些「中國風」元素展現文化

誰是中國亞運第一金?被遺忘了的蘇之勃

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科技篇|5G時代的亞運 360度VR觀賽如親臨現場

杭州亞運;首個碳中和亞運會

杭州亞運環保篇|全部設施都用綠色電力 亞運場館怎樣發電?

杭州亞運選手村

杭州亞運前瞻篇|揭秘五星級選手村 最細兩房 餐廳健身室媲美私人會所

杭州亞運人物篇|世界「新蛙王」 覃海洋有多強?

3:39
一帶一路 港企機遇

一帶一路香港篇|港企參與大有可為 盤點4領域成功案例

2:21
北京亞運、廣州亞運、杭州亞運

杭州亞運前瞻篇|回顧亞運會歷史 中國兩度主辦稱霸獎牌榜

5:58
裱糊作-八大作-我們的故宮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裱糊作是什麽?

1:39

從日用品到工藝品 「一壺一世界」的內畫絕技

5:59
故宮八大作彩畫作

我們的故宮|八大作的彩畫作是什麽?

1:40

從河泥到千古名硯 澄泥硯工藝是怎樣復活的?

1:40

《科技前沿 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創新工程惠及全球

杭州亞運人物篇|首位田徑歸化選手 混血美女鄭妮娜力為何決意代表中國?

疑難病例「活字典」!王愛霞報告內地第一例愛滋病 制定首個診治方案

農村,農作物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看分布式策略保障糧食安全 預防戰爭風險帶來災難後果

電動車電池;寧德時代
當代中國 時評

從無名之輩到全球霸主 中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王國

2022年歐洲籃球錦標賽,保加利亞隊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一念之間的啟示

1949年10月1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開國大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十一國慶

  十月一日,對中國人而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日,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十一國慶」。

  194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大日子,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開國大典」,也在當日舉行。自此,每年的十月一日的國慶紀念日,都會舉行大型慶典活動。   回顧新中國成立74年,國慶的慶祝形式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模式。   例如,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每年...

30個西湖

     說到西湖,大家第一個想起的可能都是杭州西湖。原來中國有至少30個西湖,分別都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