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3-07
現在中國已經完成了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的歷史任務,這恐怕是國際社會上很少人認真關注到的。其實脫貧攻堅這個歷史任務的完成,和中國做逆周期調節有關,甚至可以把它說成是國家承擔了重資產投資的責任,和資產投下去所形成的風險,也就是說責任和風險都是由國家承擔的。
溫鐵軍:貧困地區缺投資能力 國家一力承擔成全面小康關鍵
因為國家可以發債,所以國家承擔的責任和風險可以向後延期,那就不用要馬上支付。隨着後續的發展,譬如經濟增長出現了高潮,帶動一定的通貨膨脹,就把前面已經投資所形成的債務,相對而言淡化了。
所以應該說,在一些重大的戰略問題和公共開支問題上,只要是大國,只要它的財政、稅收體制是相對有效的,並且像中國這樣財政、稅收跟金融體系某種程度上具有互相呼應的結構性作用,它就能夠把貧困地區、貧困鄉村、貧困戶所不可能承擔的,靠重資產投資才能提升產業層次,獲得收入增加,才能減貧的責任,不是由他們這些弱勢地區、貧困村和貧困戶承擔,而是由政府來承擔。
延伸閱讀:中國扶貧任務完成 近1億人擺脫窮困
中國脫貧攻堅的成功,乃至於中國在2020年到2021年完成實現全面小康的世紀任務,或者我們叫歷史任務,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這種、所謂舉國體制,以國家承擔了欠發達地區、貧困鄉村和貧困農戶,自己不可能形成的資本投資能力。國家承擔了這個投資能力,因此貧困鄉村和貧困戶可以零風險的獲得投資收益最大化。
但它並不做投資。這個投資,國家會把80%投資所形成的資產交給貧困鄉村,這樣就等於貧困鄉村不用投資,卻獲得國家投資所形成的設施資產,這樣就可以使貧困鄉村、叫做輕資產形成了重資產的結構,貧困農戶可以零資本介入到重資產經營。
這樣一套機制,是我們在2022年初向世界各國,特別是有反貧困任務的國家,介紹的一個中國脫貧攻堅的經驗。(五之五)
(轉載自《國仁全球大學堂》,標題和內文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