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斯戴安娜親民訪港 為居英權計劃埋伏線?

撰文︰華思齊

  在英國殖民管治時代,英國王室成員經常外訪巡視殖民統治的地區。32年前這個時候(1989年11月),香港就接待了1981年結婚的英國王儲查理斯王子及戴安娜王妃。戴妃美麗大方,打扮時尚,每到一個地方都成為鎂光燈焦點。

查理斯戴安娜訪港4日 為文化中心及會展揭幕

  二人訪港4日,馬不停蹄為尖沙咀文化中心及灣仔會展揭幕,主持東隧啟用禮及香港科技大學奠基。戴妃又走訪黃大仙竹園邨及石鼓洲戒毒所,與市民握手交談;期間有婆婆在揮手時掉了拐杖,身穿裙子的戴妃毫無架子,親自彎腰為婆婆執拾,親民作風,令她比丈夫查理斯更受港人愛戴。

戴安娜王妃明艷照人,作風親民,舉手投足都成為鎂光燈焦點。戴妃曾兩度訪港,第一次是1989年11月與王儲查理斯的官式訪問,第二次在1995年,她以私人身分來港作親善訪問。(網上圖片)

  戴妃旋風佔據報章當眼處,然而一則有關居英權的特訊,早在查理斯伉儷訪港前曝光:「傳港人居英權方案 皇儲訪遠東後公布」。

  延伸閱讀英女王訪華與鄧小平會面 標誌香港前途問題解決

王儲查理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訪港期間,有圍觀的婆婆在揮手時掉了拐杖,身穿裙子的戴妃毫無架子,親自彎腰為婆婆執拾,作風親民。(網上圖片)

  由於當年發生六四事件,引發香港信心危機,移民潮湧現,有人藉查理斯訪港,要求英國重新向港人發放居英權。

英國王儲查理斯王子及戴安娜皇妃1981年結婚,圖為二人1989年訪港,盛裝主持尖沙咀文化中心開幕的情況。(圖片來源:Getty)

麥理浩見鄧小平 英國事後修改國籍法

  說是「重新」發放,因為回歸前,香港屬於被英國殖民統治的地區,港人本享「英國及殖民地公民(CUKC)」身份,有權在英國居住及自由出入境。1979年11月港督麥理浩首次官式訪華,在和鄧小平見面時,談及關於香港(主要是租借新界的條約)的租約到1997年到期,鄧小平說香港總有一天回歸中國。

  麥理浩回港後只說鄧小平叫投資者放心,但英國政府其後卻通過《1981年英國國籍法令》,從此剝奪港人居英權和公民權。

  延伸閱讀鄧小平談「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

1979年港督麥理浩與鄧小平會面後返英匯報,翌年英國保守黨在國會提交新的國籍法案,港人因此喪失居英權和公民權。當年的國籍法不但適用於香港,還適用於其他英國殖民地或殖民統治地區(直布羅陀和福克蘭群島除外)。 但到了2002年英國修改國籍法,通過《英國海外領土法2002》,恢復其他英國殖民地或殖民統治地區的人身份,給予居英權;而香港已於1997年回歸,故港人不能登記為英國公民。(網上圖片)

《中英聯合聲明》列明 港人不享居英權

  1984年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英方(中譯本)明文寫道:「1997年7月1日起,不再是英國屬土公民,但將有資格保留某種適當地位,使其可繼續使用聯合王國政府簽發的護照,而不賦予在聯合王國的居留權。」回歸後港人只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身份」,但不享居英權及不能在英國工作。

1989年11月8日的《大公報》大篇幅報道英王儲查理斯伉儷訪港的消息,並以「王妃衣着入時無?」、「王妃唔夠媽咪靚!」等標題欄目品評有關戴安娜王妃衣着及外貌。(圖片來源:香港舊報紙)

查理斯戴安娜離開 英國推「居英權計劃」

  六四事件後,英方改變對港政策。就在查理斯和戴安娜伉儷離開不久,英國政府1989年底推出俗稱「居英權計劃」的「英國國籍甄選計劃」,向部分港人重新批出英國國籍和居留權,惟只限5萬個公務員、紀律部隊及專業人士等家庭。

  既要重發英籍,為何不是人人有份,而是5萬個?表面是「折衷」,實質是「分化」。英國王室的親民形象,被批評乃別有用心的糖衣包裝。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22

當年今日 香港最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開播

1:58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隧道|興建獅子山隧道為了解決制水?

香港隧道|興建獅子山隧道為了解決制水?

1:54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新市鎮】屯門名稱由來跟軍事基地有關

香港新市鎮|屯門名稱由來 竟跟軍事基地有關?

2:29

香港曾辦滿漢全席 吃一頓夠買一層樓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左)1926年從拔萃男書院遠眺九龍塘「花園城市」。(右)2023年的九龍塘「花園城市」。

九龍塘為何能保持低密度發展?這片天價洋房區 昔日曾淪「爛尾樓」?

1960年代太古針對不同受眾在報章刊登了各式各樣的廣告,構圖精美,訊息簡潔,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廠街 銅鑼灣糖街 兩大洋行之爭?北角差點有糖廠?

香港舊地名|老虎岩、雞寮在哪兒?「淺灣」「賊灣」原來都是荃灣?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