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大叔建當代中國最大民間博物館

撰文︰紀小婷

  「新中國成立70年,我活了62年,約90%。作為時代的見證者和感恩者,我想用展覽來記錄這70年。」講出這段話的人名叫樊建川,為了記錄當代中國的變遷,他將20億身家換成800萬件文物,幾乎憑一人之力,在四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建成當代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群落。 

成長過程見證當代中國變遷 

  1957年,樊建川出生在一個軍人家中,和當代中國一起成長起來的他,60多年來身份隨時代不斷變化:他先後當了知青,入了軍隊當兵,當過大學老師,還進入機關單位工作做官。改革開放後,他又做起了房地產,成為了身家超過20億的大老闆。 

  身份不斷變化,但有一點始終不變:熱衷收藏。 

  從小開始,他就喜歡四處收集「別人眼中微不足道的東西」,一個老軍帽,一張大字報,一個毛主席獎章,他都會收集起來。又因為自己的軍人出身,所以對於戰爭中的藏品更加有興趣,甚至到了狂熱的程度。他甚至曾經跑到天津,把抗日戰爭時期一個重達數10噸的碉堡,切割成10幾塊,分裝在卡車上一點點運回來。跑到西藏無人區收集二戰期間美軍飛虎隊在駝峰航線上的墜機美軍殘骸,殘骸有50多件,帶人一件件運回來。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中國新聞-樊建川
60多歲的樊建川,身份隨時代不斷變化,但一直非常熱衷收藏。(圖片來源:樊建川微博)

  但一直以來,樊建川沒想太多,只是興趣使然。1999年,樊建川申辦博物館,只是因為以博物館的名義購買文物會更加方便。2001年,樊建川在四川省博物館租用了一個場地展出自己的收藏。盧溝橋抗戰紀念館館長和軍事博物館館長被他的藏品嚇了一跳,經鑒定,他收藏了很多一級文物,比很多國家級省級的博物館還要豐富。 

建成當代中國最大私人博物館  

  樊建川一下有了底氣,建博物館的念頭也就開始萌芽了。2005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樊建川覺得,正是自己建博物館的好時機。這一年,他把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投入到博物館建設中,用9個月建成了5個抗戰題材的展館。8月15日,抗戰勝利六十年,建川博物館正式開館。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中國新聞-樊建川
建川博物館位於四川成都安仁古鎮,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私人博物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樊建川把博物館的地址選在安仁——一個被大家遺忘的歷史小城。而這個博物館的成功,吸引了更多其他博物館的入駐及政府的投資和重視,到目前為止,安仁成為當代中國唯一一個博物館小鎮。 

  多年來,樊建川建的文物和藏品越來越多,但他自己的生活卻越過越簡樸。他感歎道:「我對生活要求不高,出行是高鐵二等座,住的是快捷酒店。 錢都投在博物館了,所以我不是富豪,是『負豪』。」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中國新聞-樊建川
樊建川醉心於收藏,原因只有一個:做歷史的敲鐘人。(網上圖片)

  別人是孩奴房奴車奴,樊建川則自稱館奴,還稱這是對自己的最高嘉獎:「全國13億人口,12.5億都過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響警鐘,我就想做一個敲鐘人。」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塔吉克族家庭三代義務戍邊70年 巴依卡:守護中國每一寸土地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周慧敏

周慧敏由DJ到歌手 永遠的「玉女掌門人」

編輯推薦
當代中國-香港摩天大樓

3000棟|中國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

真「一線城市」 建在峽谷中的最窄縣城

1:59

32.5歲|中國最年輕城市是哪個?

當代中國-深圳創業密度全國第一

200萬家企業|中國老闆最密集的城市

1:55

6400家咖啡店|最愛咖啡的城市是上海?

603個博物館|中國博物館最多的城市

4330個公園|全國最多公園的省份是哪個?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3:02

非凡75年·政經篇|社會民生「七個有」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社保體系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玫瑰園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超越仇恨的玫瑰花圃

從三國遺跡到時尚打卡點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從三國遺跡到時尚打卡點

中國一間鋼鐵廠內的工人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中國十八世紀思想文化僵化 難以發展現代科學自由經濟

一筆畫不成龍 一鍬挖不出井

  形容做事不要急進,會說「勿急功近利」、「不能一蹴而就」。在以前,就有一句很生動的語句來形容,你知道是甚麼嗎?

  古時,人們最尊崇是龍,甚至會把龍的畫作掛在家中,希望為家添福氣。不過,要畫出一條栩栩如生的龍,一筆是畫不成的,要多加幾畫仔細繪描才能夠成功。因此,形容要成功就不能急進,就有「一筆畫不成龍」的諺語。

  「一筆畫不成龍」原來還有下一句的,就是「一鍬挖不出井」。古時喝水要挖井,但井不是一挖便成,而是要...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