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 知識改變命運

撰文︰潘少權

  30年前今日(1990年5月19日),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建成。正是這對大眼睛,打動了萬千港人,捐款予貧困失學的兒童,援建希望小學,希望知識改變命運。她是蘇明娟。

希望工程成立 民間集資助貧童重返校園

  1990年,改革開放10年,中國仍有1.8億文盲,佔當時全國11億人口約16%。人口眾多、住地分散、交通隔涉和經費短缺,令很多農村兒童不能上學讀書。此外,校舍簡陋,課室也不過是幾套擺放在爛地上的舊桌椅,連一個像樣的窗戶也沒有。
 
  1989年「希望工程」成立,目的是透過民間集資,協助內地貧困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讓知識改變命運。

1991年,安徽省金寨縣三合鄉中心小學的蘇明娟,每天長途跋涉往返山路刻苦求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希望工程感動千萬人 資助逾百萬兒童就學

  90年代初,攝影師在安徽省一間破校舍裏,拍下手握鉛筆的小姑娘,她一雙清亮眼睛,展現出對知識的渴求,感動千萬人心,成為希望工程象徵。短短幾年已籌得近4億元人民幣,超過100萬名學童因而得到上學的機會。

  但一篇不盡不實的香港報道,指希望工程善款不知去向,引發誤會。經過6年訴訟後,還了希望工程清白,然而報道對希望工程已帶來無可挽救的傷害。單是1994至1995年,來自香港的捐款便減少近2,100萬人民幣。

  延伸閱讀涼山懸崖村 告別貧窮邁向小康

當年的女孩,後來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成為一位銀行從業員,如今已是兩孩之母。(網上圖片)

援建逾2萬間小學 希望工程為中國掃盲有功

  這個波折在希望工程過去30年,為中國掃盲所作出貢獻,只是小事一宗。截至2019年9月,希望工程共援建超過2萬間希望小學,改寫了近600萬名學生的命運。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2015年中國的文盲率已降至不到4%,目前全國新增勞動人口當中,一半接受過高等教育。

  至於當年的女孩,後來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成位一位銀行從業員,如今已是兩孩之母。幾年前更成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记,多年來一直熱心公益,她說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盼以生命影響生命,為社會帶來一點正能量。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高考恢復 學生勤儉珍惜機會

鄧小平與戴卓爾《中英聯合聲明》磋商

2:34
當代中國-Wham! 去了長城和故宮,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演出,超過15,000人觀看

Wham! 第一次西方樂隊中國演出

鄧小平高瞻遠矚 中日關係友好發展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四川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處的凌雲山棲鸞峰

樂山大佛腳趾首遭洪水淹沒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改革開放

人民路高架橋

改革開放|全國第一座城市內高架橋 廣州人民路高架橋令人又愛又恨?

十四五規劃

2:13

十四五創科篇|「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未來經濟 人工智能成重點

一帶一路

3:23

一帶一路入門篇|盤點一帶一路八大里程碑

編輯推薦

神舟十六號升空創多項第一 航天工程師 載荷專家首登「天宮」

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 景海鵬四度上太空

香港 航天 科研

香港農業研究首次「上太空」 有哪3方面重要意義?

展望2023|中國航天3大任務逐個數 第三批太空人出征成焦點

中國航天|駐守天宮 中國太空人能吃到甚麼水果?

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中國航天;嫦娥七號;重型火箭;天問二號

一文看清2023中國航天焦點:重型火箭 嫦娥七號 天問二號等全面推進

3:20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路」機遇 甚麼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3:20
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2:10
一帶一路地圖;一帶一路科普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怎麼建?一文看清5大合作重點

2:10

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一路是甚麼?

3:04
故宮鐘錶館

我們的故宮|鐘錶館的精品知多少?

3:02

我們的故宮|甚麼是小滿動三車?

3:32

十四五創科篇|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是甚麼?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茅坑裏扔石頭」會有甚麼後果?

  廣東話歇後語的功能除了幽默地帶出說話者意思外,還能夠很形象化地展示場景,令人看後會心微笑。

  「茅坑裏扔石頭」就是形象化地展示場景,只要稍加想像,便令人會意得到當中的意思。   當把石頭用力投入一桶水中時,石頭就會激起桶中的水,還會濺出來沾濕身。如果那不是一桶水而是茅坑的話,激出來的就不是水了,而是「激起公糞」。   套用在生活中,就有「茅坑裏扔石頭——激起公憤」的意思了。  ...

1.4萬條龍

  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皇權的象徵,皇帝也自稱「真龍天子」。在北京故宮,就可以看到許多「龍元素」裝飾。   俗稱「金鑾殿」的太和殿,是紫禁城龍元素最多的宮殿之一,據指有超過1.4萬處龍紋裝飾,分別都藏在哪裏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