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香港文化變遷 製衣女工沉醉「穿針引線」

編輯︰昭仁
撰文︰穎儀
攝影︰穎儀

  「我不得不選製衣。」郭杏蓮 (杏姐) 兒時只接受了6年教育,加入製衣業做女工是她年輕時唯一選擇。她家裏共有6兄弟姊妹,家境貧困,母親體弱。那個年代的香港文化比較重男輕女,排老二又是大女兒的她,自小就肩負幫忙養家的責任。香港輕工業在40年代末起飛,紡織業及製衣業相繼興起,是當時香港文化的印記,10歲出頭的杏姐,在家樓下學會簡單縫紉技巧後,順利在附近的製衣廠找到工作。從鈒骨慢慢學會縫製整件衣服,杏姐逐漸成為車間高手,身價大幅提升。  

當代中國-感動中國-大城小事-杏姐01
杏姐10歲出頭便學習簡單縫紉和車衣,是香港老一輩製衣女工。

香港文化同舟共濟 享受「做工廠妹」的日子  

  舊日在工廠內工作的女性,不時被稱為「工廠妹」,杏姐指她不介懷這個稱謂,亦很享受在車間工作的平凡日子。單是回想起往時一班工友用膳,就已經夠她說個不停: 「有時候我們的午飯會包伙食,有些人會踩單車用布袋包住幾盒食物,然後送上去你工廠。我們10個人包飯食,我們就走去開枱洗碗,然之後就食3道餸然之後就有個湯。如果下雨,那些湯又會愈來愈多,因為雨都淋進湯裏去,所以下雨時,那些湯我們就不敢飲。」  

當代中國-感動中國-大城小事-杏姐02
杏姐不介意被稱作「工廠妹」,亦很享受在車間工作的平凡日子。(圖片來源:Getty)

  杏姐表示,當年工友的感情都很好,她說:「以前的人較單純,大家一起車衫,教你車䄂快啲, 那就不用加班到很晚;員工經常都會一起玩,如果我們把貨全部車好,星期日不用上班,又會好開心,可以去旅行。」她們一大班工友,有時就會包一架大旅遊巴,帶同食材及大鍋到新娘潭燒烤及煲糖水,彼此之間同舟共濟是香港文化和精神的體現。 

當代中國-感動中國-大城小事-杏姐03
杏姐與車間一眾工友建立起深厚友誼,彼此間同舟共濟、樂也融融。(圖片來源:Getty)

  在車間工作除了為她帶來一段段友誼,最令她高興及自豪的,是她可以利用自己手藝,在兒子小時候,親自為他縫製西裝,讓他帥氣過年。「車嘢」日漸亦成為她最熱衷的事。  

香港文化靈活變通 香港人因時制宜  

  可惜製衣業走過七、八十年代的高峰後,工廠開始遷移內地,對車衣工人需求減少。杏姐憶述踏入90年代初,工作量大幅減少,她只有少量貨需要拿回家車。不過她認為香港是個充滿機遇的地方,一扇門關閉,又會有另一扇門為你打開,後來她以自己對時裝服飾的熟悉程度,趁機轉做時裝批發,一直至2015年。經朋友介紹,她來到南豐紗廠CHAT六廠參與成為導賞員,以及為駐六廠設計師用縫紉機製作不同作品。  

當代中國-感動中國-大城小事-杏姐04
本地製衣業風光不再,但杏姐仍心繫製衣和時裝,她在南豐紗廠當起了導賞員,同時協助設計師車縫不同作品,在新崗位繼續「穿針引線」。

  由初出社會工作,至退休這40多年來,她的生活都離不開製衣及時裝。作為香港製衣野的其中一位見證者,面對香港文化變遷及角色轉變,她樂此不疲,從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她的工作由縫紉開始,兜兜轉轉現在又重回基本,為自己的興趣工作,或許這就是她目前最享受的事: 「做了那麼多年,自己最熟習的就是車嘢,我沒甚麼擅長,不論要車甚麼,總之你要求,我都可以車到出來,所以我覺得好滿足。」  

1:36

殘障網店店長 被中國經濟改寫人生

1:30

一元抗癌廚房走紅中國新聞

前國家隊乒球手高禮澤培養香港幼苗 

當代中國鄉村教師:把1645名山區女孩送入名校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打破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 「攀登者」王富洲

傑出名人

飛天的文科生 神舟十八號太空人李廣蘇

創新先鋒

小米造車

小米造車|從無到有只需3年 雷軍:小米正式成為一家車廠

潮流人物

KOL時代|堅守「生死第一線」 85後醫生推廣醫學科普 救人無數

小城大事

女性第一人!董紅娟登頂全部14座8000米級高峰

運動健兒

乒乓球員之最 馬龍擁30個世界冠軍!

影視巨星

姜大衛,《新獨臂刀》、《大內群英》、《再見亦是老婆》、《白日之下》

金像獎2024|香港首位亞太影帝 姜大衛為一個原因堅持演武俠片

編輯推薦

垃圾徵費|4‧22齊「走塑」 禁膠餐具外賣點算?網購棉花棒會否犯法?

懸崖咖啡館

用生命來喝咖啡?這杯索價400元的「懸崖咖啡」有何特別?

茅台咖啡!「醬香拿鐵」首日熱銷1億元 喝完還能駕車嗎?

特調咖啡

生蠔咖啡、章魚拿鐵 為何這些創意特調咖啡席捲中國?

「世界最孤獨咖啡館」有多難到達?

深圳露營咖啡地圖

灣區打卡|深圳超火露營咖啡地圖 鬧市中體驗真實露營

15.9萬家企業|中國咖啡市場巨大 郵局藥店都「跨界」

1:20

百年同仁堂玩轉傳統 推「知嘛健康」Café歎中藥咖啡

2:30

總體國家安全觀10周年 一文認識「國家安全」

2:49
我們的故宮-榫卯

我們的故宮|榫卯和斗拱的關係密不可分?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綠色絲綢之路是甚麼?一文看清重點成果

1:54

一帶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國方案」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2:25

一帶一路科普篇|RCEP是甚麼?它與一帶一路如何1+1>2

2:46

一帶一路科普篇|「鋼鐵駝隊」是甚麼?解密中歐班列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癡人」常書鴻 放棄留法回大漠 「為它死也值!」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當代中國 時評

養豬大樓運用高科技 與糧食安全有何關聯?

過則無憚改 獨則毋自欺

  當我們做錯事,但用諸多借口為自己開脫時,會被人說「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古時一句類似的,即是周希陶《增廣賢文》的「過則無憚改,獨則無自欺」。

  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不要害怕改過,獨處時也不可自己欺騙自己。

  古時,能夠做到過則無憚改的,就有著名的「周處除三害」故事。

  周處是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官宦之家子弟,有一身武藝,可是經常欺壓百姓,令百姓見他紛紛躲避。

  有一天,他聽到一位老人說起當地有「三害」:一害是山中有虎,經常傷人;二是水下有...

28年1次

  今年能「穿越」回1996年?大家都買起了1996年日曆?因為今年的公曆日曆,跟1996年完全一樣。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巧合」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