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心階層置業遇金融風暴及沙士 推5年寫入香港歷史

撰文︰華思齊

  香港地少人多,香港樓價及房屋議題,一直是香港社會問題癥結。90年代初,樓價不斷攀升,港英政府為解決住屋問題,1993年6月推出「夾心階級住屋計劃」(下簡稱「夾屋」),沒料到後來一度成為夾屋業主的噩夢,不到5年時間便寫入香港歷史

金融風暴挫香港樓價 業主上車變負資產

  香港歷史上,推出過一項名為「夾心階級住屋計劃」的公共房屋政策,顧名思義,是希望協助收入不足夠買私人樓、但又不合資格申請公屋或居屋的「夾心階層」上車,由港英政府委託房協執行;政府先以5折地價把土地批予房協,由房協負責興建,再以折扣價把單位售予合資格(月入2至4萬元,1997年調升至3至6萬元)的中產家庭。

1995年首個夾心階層住屋計劃青衣宏福花園落成,建築面積介乎635至832呎,設兩房及三房價格,當年售價由118萬至220多萬元,呎價約1,800至2,600多元,折扣率約為3成。(圖片來源:房協官網)

  1994年,房協推出首個位於青衣的「夾屋」宏福花園試水溫,當時樓市欣欣向榮,儘管供樓利息高企,接近十厘,但價錢比私樓平三分一至一半,具吸引力,市民認購反應踴躍。最終項目超額申請4倍,房協因此加碼,把夾屋興建數量提升至5萬個。

  沒料到,幾年後一場亞洲金融風暴,將香港樓市重創,香港價樓急挫,以「樓花」形式入市的夾屋買家,甫上樓便淪為「負資產」。特區政府於1998年叫停項目,推出僅5年的夾屋便告終。

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樓價大跌,由於夾屋是以樓花方式推售,物業建成時,作為資助房屋的夾屋售價竟比私樓還高。當時負責項目的房協拒絕調低物業售價及回購單位,由於銀行估價不足,很多人撻訂;即使後來房協推出二按,由於經濟下滑,裁員減薪普遍,當時需要供樓的市民壓力非輕。(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當年香港樓價大跌,銀行對夾屋估價嚴重不足,很多業主手上只有一、兩成首期資金,大失預算,很多人被逼撻訂。一批夾屋業主組成「夾屋準業主權益關注組」(後改稱「夾屋大聯盟」)與房協談判;房協遂於1998年為夾屋承擔「二按」,提供5年免息免供,與業主共渡時艱。

香港樓價遇沙士創新低 失業供樓壓力大

  可惜,捱過5年免息免供期,樓價非但「未見家鄉」,還遇上比金融風暴更可怕的沙士大跌市,樓價再創新低,一些人因疫情失去工作,加上夾屋二按還款期展開,讓業主百上加斤,甚至申請破產。

1998年特區政府叫停推行僅5年的「夾心階層住屋計劃」,把部分未推出的夾屋改作私人樓宇用途,包括堅尼地城的加惠臺、馬鞍山的曉峰灣畔及將軍澳的怡心園,單位以以市價出售。圖為2001年市民排隊購買加惠臺的情況,400多個單位在7個半小時沽清。(圖片來源:Getty)

  當年港英政府構思夾屋,政策有欠周全。有別於房委會的居屋,房協的夾屋買家申請樓按,並未獲政府擔保;夾屋設五年禁售期,即使加按套現亦要先補地價,流轉性低,在經濟逆轉情況下,弊端清楚顯現。汲取了夾屋經驗,後來政府推出的資助房屋,政策條款亦見優化。

  近年香港樓價再次登上香港歷史新高,當年的夾屋業主捱到今天,總算守得雲開。然而,一些人的資產升了上去,很多人依然不得其門而入。由殖民時代到回歸,無殼蝸牛只能繼續望樓興歎。

  延伸閱讀由石硤尾大火而起的香港公共屋邨文化

2:39

香港之最房屋篇|這個屋苑人口勝歐洲小國?最高和最「離地」住宅是?

1:44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1972年六一八雨災香港史上最嚴重暴雨災難

六一八雨災 香港歷史上最嚴重暴雨災難

2:10
1979年,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詩人洛夫在余光中陪同下,登上落馬洲瞭望台,眺望一河之隔的祖國,寫下經典的《邊界望鄉》,這是其中一段。

落馬洲是香港歷史著名景點?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1:52

「披頭四」訪港萬人空巷 香港文化中的集體回憶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2:14

龍年|九龍何以命名?以界限街還是獅子山為界?九龍有新舊之分?

油麻地戲院

集體回憶|逾90年歷史油麻地戲院 曾首創一票全日睇「鹹片」 現活化成粵劇基地

香港夜繽紛|香港街道故事|有廟才有街? 廟街睇相、聽歌食煲仔飯 娛樂無窮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