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根訪華趣聞 嬉笑背後中美關係角力

撰文︰華思齊

   37年前今日,美國總統列根訪問中國。列根是1979年改革開放及中美建交後,第一位訪華的美國元首,此行對中美關係具象徵意義。

建交後首位美國總統訪華 證中美關係新一頁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中美關係新聞以外的小故事⋯⋯

  列根是美國歷任總統其中民望最高的一位,這與他荷李活演員身份不無關係。改革開放後,列根於1984年4月訪華,標誌中美關係新一頁。儘管列根行程非常緊湊,6日5夜走訪北京、西安、上海,風趣十足的他不忘展示其幽默感。

  列根抵達北京當晚,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款待這位中美關係史上意義重大的客人。第三道菜是螃蟹,由於白宮事前知會中方列根不吃貝殼類海鮮,廚師給他特別炮製一道炒雞蛋。列根眼見身旁的翻譯施燕華望著螃蟹一動不動,悄悄地問:「為何你不吃?」原來翻譯對螃蟹過敏,列根聽後雙眼發光地,坦白地說:「我很喜歡吃螃蟹。雖然我對貝殼類食品過敏,但對螃蟹不過敏。我們交換吧?」列根拿到螃蟹後,一邊吃一邊津津有味地讚「very good(很好吃)」,像個孩子。

  延伸閱讀:尼克遜訪華 為中美建交鋪路

施燕華(左)是國家對外首席英語翻譯,她提到1984年給列根做翻譯時,有外國記者拍了她夾菜給列根的一幕,翌日相片在《紐約時報》刊出,記者描述一位不知身份的中國女士教總統用筷子,但施燕華解釋,其實列根能用筷子,只是有些菜夾不起,她曾勸對方改用西式刀叉,但列根堅持要試試看。(圖片來源:AP)
施燕華(左)是國家對外首席英語翻譯。1984年改革開放後,她給列根做翻譯時,有外國記者拍了她夾菜給列根的一幕,翌日相片在《紐約時報》刊出,記者描述一位不知身份的中國女士教總統用筷子,但施燕華解釋,其實列根能用筷子,只是有些菜夾不起,她曾勸對方改用西式刀叉,但列根堅持要試試看。(圖片來源:AP)

  中國領導人習慣在宴會上講話後敬酒。時任美國駐華大使恒安石向列根介紹這項傳統,建議他入鄉隨俗。列根翌日躍躍欲試,誰知他沒聽明白,在中方致辭後,匆匆走到另一端準備跟客人敬酒。恒安石上前向他解釋現在由中方敬酒,沒輪到他。列根笑了一笑,兩手向上一攤表示:「這是保留節目。」

  當年國家剛改革開放,列根旋風式訪華,幾日間由北京長城走到西安兵馬俑,在栩栩如生的陶俑前,列根佻皮的問中方人員:「我能用手摸一摸這匹馬嗎?我猜牠不會踢我的。」還作狀把手縮回來。他後來輕輕拍了拍馬屁股,事後香港報章以《列根總統拍中國馬屁》為題大肆報道這則中美關係新聞。

列根參觀兵馬俑時,問可否摸一下眼前的馬匹,他輕輕拍了馬屁股,還作狀把手縮回來,逗得大家都笑了。 (圖片來源:Getty)
列根參觀兵馬俑時,問可否摸一下眼前的馬匹,他輕輕拍了馬屁股,還作狀把手縮回來,逗得大家都笑了。 (圖片來源:Getty)

《八一七公報》改善中美關係 卻對台提6項保證

  列根俊俏的臉孔和風趣個性,為他在政治舞台贏得不少民望。儘管他當選美國總統後,跟那時剛改革開放的中國簽署了《八一七公報》,支持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承諾逐步減少對台售武,改善中美關係;但又他同時提出對台「6項保證」,包括美國不贊成對台軍售設定期限、不會改變對台灣主權立場、不會修改台灣關係法等。

  中美關係嬉笑背後,仍是外交角力。

朱鎔基訪美 幽默回應中美關係矛盾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大陸台灣汪辜會談後關係解凍

改革開放 汪辜會談後兩岸關係解凍

「銀河號」事件損中美關係 推進北斗衛星研發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深圳河

從深圳河看改革開放 由掩鼻而過到雀鳥天堂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

國策通識|甚麼是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文革時期廣西慶祝成立革命委會員

改革開放|管治上的進步 從「革委會」到「省人民政府」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3:30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自然保育的5個「第一次」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2:47
近年,網劇、網文、網遊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

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3:09

非凡75年·政經篇|中國的脫貧奇迹

2:52
新中國成立75年,逐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3:02

非凡75年·政經篇|社會民生「七個有」 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社保體系

2:25
中央贈港大熊貓安安與可可

中央贈港大熊貓|將入住安安佳佳舊居 即睇安安可可小簡介

2:59

非凡75年·政經篇|新中國外交75年 從「一邊倒」到「大國外交」

中國一間鋼鐵廠內的工人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中國十八世紀思想文化僵化 難以發展現代科學自由經濟

母子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兩張帳單看親情何價

中國長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看十八世紀清帝國龐大疆域的煩惱

1998年10月13日
崔琦

華裔科學家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冬季冷暖看重陽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因此非常看重氣候變化。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冬季氣候原來也有關係?

  古代有一種說法:「今年重陽不打傘,明年地裏光杆桿。」意思就是重陽節那天不下雨(不打傘代表不下雨),那麼之後的冬天就會較為乾旱,在水份不足的情況下明年糧食收成也會出現問題。

  相類似的農諺也有:「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旱。」意思就是說如果農曆十三前後沒有雨,往後雨水就比較少了,整個冬天雨雪匱...

4個龍

     2024年是龍年,除了年份之外,原來月份、日期、時間都可以生肖來排序。那麼龍月、龍日是怎樣來定義?龍年、龍月、龍日、龍時這樣「四龍合一」的日子,今年會出現幾次呢?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