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轉差 改革開放後女民兵全面整裝待發 

撰文︰潘少權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去年國慶70周年大閱兵,其中最受歡迎的一個方陣,就是女民兵方陣。她們身高腿長,樣子標緻,英姿颯爽,獲得掌聲最多另外,中美關係轉差,而女民亦配合國家方向,實施全面戒 

  民兵於上世紀30年代組建,無分男女都參與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争;1949年後,民兵全力投入建設,又負起安邦定國的軍事作用 

這些女民兵,在大慶石油工作,工作以外接受軍事訓練。圖片攝於1979年。(圖片來源:Getty)
這些女民兵,在大慶石油工作,工作以外接受軍事訓練。圖片攝於1979年。(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

  民兵,可以稱為後備軍,是預備役的其中一部分;他們生活日常是平民百姓,軍事訓練則由縣、縣級市或區的武裝組織安排,基層幹部民兵訓練為一年內30天,普通民兵則15天,但一次過完成 

  上世紀70年代一齣電影《海霞》,以五、六十年代,洞頭村的漁家姑娘為保衛家鄉,放下針線拿起槍炮,與守島部隊一起巡邏海灘、固守海防的傳奇故事。電影中女民兵動人的身影響了幾代人 

  目前,中國一般以鄉鎮、行政村和廠礦企業為單位,按民兵人數多寡分編班、排、連、營、團,內又分基層幹部民兵和普通民兵 

女民兵們除工作外,會參加射撃訓練。圖片攝於1979年。
女民兵們除工作外女民兵們除工作外,會參加射撃訓練。圖片攝於1979年。(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

  1987年全國邊海防民兵工作會議之後,開始組建民兵應急分隊,應對突發事件。 據估計,中國民兵約有800萬人 

  去年參加閱兵的女民兵,大有來頭,都是北京朝陽區組建。翻查紀錄,早在1958年國慶9周年開始,朝陽區女民兵已經多次組成方陣參加國慶慶典活動。1984年國慶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北京閱兵,均由朝陽區女民兵組成 

  據報她們為了參加閱兵,主動報名,放下工作、暫停學業、甚至推遲婚期⋯⋯怪不得了,那可是一生人難得一次的機會啊 

  202071日零時起,全國民兵由過去軍隊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納入解放軍領導指揮體系,改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自改革開放後反映了中美關係急轉直下,正走向危險階段的緊急部署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編輯推薦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雒城遺址 細看東漢戰亂與繁榮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對帳帶來民間覺醒 兩地生活比較 堅定了中國自信

中國經濟-中國上海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只有把中國變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2017年4月19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維加獎

中國科學家姚檀棟獲頒維加獎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