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油炸鬼

  「油炸鬼」一詞源自南宋奸臣秦檜害死忠臣岳飛後﹐民間以麵糰放進滾油狠狠炸熟,代表把秦檜夫婦殺死。然而,廣東話「隔夜油炸鬼」卻是與這份愛國情懷無關。

  廣東話「隔夜油炸鬼」,是與廣東人對美食的高要求有關。

  即炸即食的油炸鬼鬆脆可口,但存放了一夜之後,因為吸收了水氣,油炸鬼變軟和「油淋淋」﹐不再可口。

  於是,「隔夜油炸鬼」是形容某人沒有朝氣,做起事來死氣沉沉,就像「沒有火氣」的油炸鬼一樣,失去沒朝氣活力;這個詞亦可形容某人沒有脾氣,但當中帶有貶義。例如這名具備才能的青年人曾經充滿抱負,但總是懷才不遇,在職場上處處碰壁﹐如今他已失去昔日的朝氣和堅持,就像「隔夜油炸鬼」。

  北方亦有俗語「老油條」(回鍋翻炸的油炸鬼﹐北方稱油炸鬼為油條),指雖然經驗豐富但處事過份圓滑的人,不思進取及工作效率低,是一個不好的貶義詞。

相關標籤

「大步檻過」與天神有關?  

  在傳統中國民間社會當中,有很多習俗及俗語會帶有迷信的色彩。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有一句俗語叫作大步檻過,當中便有迷信元素在其中。

  「大步檻過」意思就是遇是不幸事情或困難時,幸運地躲過災難或順利渡過難關,與逢凶化吉意思相似。

  「檻」,即門檻的意思,是古代中國建築門框下的橫木條或石條,在實際功能上有防風、防水、防火、穩固結構基礎等,而在民間信仰上則有避邪擋災作用。

  古人相信門檻是由天神掌管,踐踏門檻就是對神明不敬,若踏上了...

「欺山莫欺水」下一句鮮為人知?  

  每逢有關行山客在水塘或者石澗遭遇意外的新聞,總能聽到一句「欺山莫欺水」的說話,到底為何水會比山更危險呢?

  所謂的「欺山莫欺水」表面意思看就是欺負山也不要欺負水。

  但為甚麼要這樣說呢? 其實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山在明處,看得見摸得着,我們只要多加小心,謹慎行事,這些潛在的危險都能比較容易避開。

  水則不一樣,很多水域深不見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再強大堅硬的東西在水面前甚麼都不是,一旦出現事故,連躲藏...

「阿崩」的歇後語有幾多?

  猜一猜:如果有人有生理缺陷,例如天生崩口、崩牙,他吹起簫來,會有甚麼效果?答案就是口會漏風,一定未如理想了。

  於是,就有「阿崩吹簫,嘥聲壞氣」的歇後語,形容人白費功夫,最終沒有結果。

  不過,也有人說歇後語是「阿崩吹簫,離晒大譜」,因為天生崩口的阿崩,吹起簫來跟不上曲譜的節奏,會偏「離」曲譜,就變成「離譜」了。

  「阿崩叫狗」又為何會「愈叫愈走」?這是因為阿崩是崩口或者崩牙,發音不準而造成的。阿崩其實是...

阿茂整餅 無嗰樣整嗰樣

  阿茂整餅,無嗰樣整嗰樣!這是指做了多餘的事情,多此一舉,不但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把事情弄糟了。不過,阿茂整餅的原意其實不是這樣的。

  廣東話俗語說某人「阿茂整餅」﹐意思是真是累人累事。

  例如﹐有的政治人物不會體恤民情,推出的政策往往事倍功半,浪費公帑,難怪市民批評他經常「阿茂整餅」!

  阿茂是否真有其人﹐已不得而知。

  有傳廣州曾有一名出色的做餅師傅(也有指是點心師傅)名叫阿茂,店舖生意很好。勤力的阿茂見到那些餅食快將售完,...

留番拜山先講

  遇上討厭的人向自己喋喋不休,話題乏味﹐耳朵受罪的時候﹐可能會嚴肅地向他說:「你這麼多話題,不如留番拜山先講吧」,警告他立即閉嘴!

  廣東話俗語「留番拜山先講」強而有力地中斷別人的談話,當然不是真的相約拜山時再討論,而是不會再有機會談論下去。至於「拜山」是指清明節和重陽節掃墓,孝子兒孫表達對祖先的敬重,篤行純孝,慎終追遠。中國人很少拿祖先的事情來開玩話。所以,這俗語多少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運用時要特別留意。

  另外,有說「...

食過夜粥

  今天,若有人說你「食過夜粥喎」,並非說你真的宵夜時常常吃粥,而是對你加以讚賞!

  廣東話以「食過夜粥」形容學習武術的人,而習武人士大多身手敏捷,以此比喻人身手不錯。

  不過,也不一定只是指武術極為精湛的人,例如「看你身手敏捷,剛才在公司的周年表演中還表演翻筋斗,應該是食過下夜粥了」。

  當然,此處所講的,也不限於中國武術,各國的武藝都包括在內。例如某人曾學習泰拳或跆拳道,亦可...

十月芥菜

  若要選一種與民間俗語「最有關連」的蔬菜,芥菜必定榜上有名。廣東話有「十月芥菜」﹐台灣俗語還有「六月芥菜」和「十二月芥菜」,總對是結合了芥菜成長和民間豐富的想像力。

  味苦帶甘的芥菜是港人的常吃蔬菜,分為大葉芥菜和包心芥菜等種類。

  大致而言,農曆10月芥菜陸續長出花心,這時仍未能收割,但展現了芥菜的生命力。廣東話取芥菜長花心為「起心」,比喻少女情竇初開。往時粵語長片中的愛情故事,很多時也用「十月芥菜」含蓄地指女主角對男主角有意,而不直接表達出來,與當年較保守...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一洞都無 vs 一戙都無

  當使出絕招,完勝別人時,有人會說:「你真絕,令到對方一戙都無!」,究竟是甚麼意思?

  「一戙都無」是正寫,當中的戙(粵音洞)就是疊起的物件,尤指疊起的天九牌。

  天九牌的玩法之中,兩隻牌疊起成一戙。按照天九牌其中一個玩法「扭天九幹(乾)」的原則,是把對手的牌一戙一戙全部吃掉才得最後勝利,所謂「扭到人一戙都無」。

  「扭天九幹」是分派了牌之後,交替出牌,每次牌大、點大者勝。

  勝者...

三唔識七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要小心陌生人,與三唔識七的人說話要特別留神,小心被騙!

  天九牌中「合十」的玩法,就是取兩牌,以兩牌之和定勝負,最大九點,最小為十點。例如,第一張牌是三點,第二張一定不要七點,否則兩點相加為十點的話便算最小,必輸。 

  因此,玩天九時,當第一張是三點時,持牌的人便喊出「三唔識七」呀!就是希望第二張牌不要是「七」。 

  「三唔識七」這句話後來演變成陌生人...

「依撈七」你聽過嗎?

     你有沒有聽過:「咪咁老定,依撈七都要買定保險,以防萬一?」這個俚語現在已很少聽到,甚麼叫「依撈七」?

  農村社會過農曆年開賭禁,大人小孩都在新年期間接觸賭具,以麻將、天九牌為主。天九牌有一種玩法叫「合十」,每人取兩張牌,以兩牌加起來的點數多少而定輸贏。

  理論上,兩牌的總和以十最大,但天九牌中,則是「九」才是最大,十反而最小。

  如果第一張牌拿到的是二,另一牌最好「撈(夾)」甚麼?當然是七點了,因...

「錢七」與金錢無關?

  汽車老舊或經常出毛病,我們會用「錢七」來形容。例如,這部錢七的性能,怎能與新車相比?

  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錢七」既跟金錢沒有關係,也不是數量詞,而是一個象聲詞。「錢七」是船隻內燃機發出的摩擦聲。內燃機用舊了,機內的配件摩擦力加大,發出的雜音也多。而船隻內燃機引動活門不斷開關,發出的聲音就像「錢七錢七」。

  久而久之便,人們便將舊機器、舊汽車都叫做「錢七」。

  延伸閱讀...

「一千零一」其實是「一」?

  形容唯一或只有一件,有時會誇張地說「只有一千零一件」,這個說法怎麼來的呢?

  一千在這裏是個虛數,幽默地用來反襯「一」的少。例如,我只有一千零一個名牌手袋,借給你可要小心用呀!意思就是:我只有一個名牌手袋,借給你用可要小心點。

  五、六十年代粵語片,很多都用來反映當時社會貧窮的現象。例如有的電影中就有這樣的橋段:打工仔充場面會穿整套西裝,可是金錢有限只能買一套,於是乎各種...

大暑連天陰 遍地出黃金

  今天是大暑,是24節氣中最熱的時段。「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三伏天一向有「桑拿天」之稱,可見這個節氣期間陽光猛烈,天氣酷熱。不過,為甚麼又有「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的說法?大暑為甚麼會陰天?

  天陰,即是指陰雲密布的意思。大暑節氣期間,要是連續幾天天陰下雨的話,農作物生長便會特別好。

  農作物在酷熱難耐的三伏天裏,不能沒有水。這段期間,要是連下幾天雨,泥土便能濕潤,當雨過天晴後,烈日高照下高溫、高濕的泥土更適合農作物生長,就能遍地長出金黃色的農作物了。所以便有「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

二八佳人

  形容十六歲少女青春可人,我們會用「二八佳人」,為甚麼這樣稱呼呢?

  二八相乘等如十六歲,就是指十多歲的青春少女的意思。這句話在宋詞已出現。

  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有一句:「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內容大意是前來陪酒的是一位年十六歲的俏麗女子,乘小馬拉的香車送來;與美女飲着名貴好酒,趁着醉意高聲唱起《渭城曲》。

  蘇軾筆下的「二八佳人」...

「二五仔」的真正身份是?

  形容有人告密、背叛或出賣別人,大家通常稱他為「二五仔」。 為甚麼?原來至少有兩大說法。

  最經典的說法,是關於少林寺的。話說清朝康、雍年間,朝廷要徹底消滅反清復明的秘密會社,查得少林寺與天地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計劃派兵前往剿滅。

  清朝收買了武功排名第七的少林俗家弟子馬寧兒作為內應。馬窮兇極惡,犯下大罪,被逐出少林寺。因此他含恨引清兵入山,火燒少林寺。

  秘密會社中有人不恥其所為,便...

甚麼叫「劏豬凳」?

  廣東俗語中,當形容女人「剋夫」或命不好的話,老一輩會說「她是劏豬凳。」

  廣東人屠宰豬隻會說「劏豬」,而用來劏豬的桌面,就叫劏豬凳。劏豬凳的寬度通常與一般桌子差不多,但高度比桌子矮小,方便下刀屠宰豬隻。豬隻一般有三、四百斤,豬隻被抬上劏豬凳後,因為體型太大,會有人負責拉豬手、有人負責拉豬腳,有人負責下刀。一番功夫後,就分好了。

  豬一上劏豬凳,迎接牠的就是死亡。因此衍...

萬歲不止帝王專用?

  看古裝電視劇時,常聽到臣子對皇帝說:「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別以為「萬歲」只是對皇帝的祝福,原來還有不同的用法!

  「萬歲」是一個祝頌語。《史記》中記載:「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於燕,燕軍皆呼萬歲。」意思是說,戰國時,齊國將軍田單讓士兵埋伏在即墨城,派遣老弱病殘及婦女出城假裝投降,在城外的燕國軍隊高聲歡呼「萬歲」,就是表達「高興」的意思。

  「萬歲」又有帝王去世的意思。《史記...

「節約」一詞由來牠有關?

  呼籲不浪費,我們會用「節約」一詞,通常是一個動詞。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節約」還是一個名詞,它是馬身上的一個飾件。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會拴馬絡頭,即幾根繩子交叉,再在交叉位做一個結頭把繩子連在一起,防止繩子走偏,這個結頭就叫做「節約」。

  正因為「節約」有節制馬匹走動的功能,時間長了,也就衍生出不浪費的含義。   到了秦漢時期,人們覺得在馬頭上用一大堆飾件太麻煩,於是將拴馬繩直接打結,不再用「節約」來節制。不...

「吝嗇」一詞背後的有趣故事

  形容別人太過守財,我們會說「吝嗇」,原來背後還有一個有趣故事。

  《世說新語·儉嗇》一文中有說:「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后更責之」。

  就是指王戎生性吝嗇。他的一個侄子結婚,作為伯父的王戎當然要送禮,可他只是「送他一件單衣」。不單如此,王戎送了卻又不捨得,竟然向人家要回來。

  他不單對待別人,就是對自己女兒也大方不到哪裏去。

  「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

狐狸莫笑貓 共樣尾翹翹

  「五十步笑百步」、「半斤百兩」的意思是說,自己比別人好不了多少,不好好反省自己,就別取笑別人了。

  客家諺語中,有一個句子與這個意思相近,而且還十分有趣,值得在此分享一下。

  這句話就是「狐狸莫笑貓,共樣尾翹翹」。

  想像一下,狐狸與貓一樣有長尾巴,行走時尾巴都高高翹起、左右搖擺的,可狐狸卻取笑貓,走動時尾巴往上翹的樣子十分趣怪。

  若果有客家人這樣說你,該是時候自我檢討一番了。

  延伸閱讀:...

「小器」還是「小氣」?

  當有人表現吝嗇時,我們會形容為「小氣」,但是,又有人說是:「小器」,究竟哪一個才是正寫?

  《漢語大詞典》中「小器」、「小氣」兩條詞目都有收錄,兩者屬於同義詞,意思都是指「不大方;貪小;吝嗇」。

  「小器」一詞早在《論語》出現。《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就是說管仲的器量不大。

  而「小氣」則在清代才開始出現。《紅樓夢》第六十七回:「我又不是兩三歲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氣了」;...

買東西,為何不是「買南北」?

  去購物的話,我們一般會說「買東西」,但有沒有想過,為甚麼是「買東西」,不是「買南北」?

  田書華《「物稱東西」的俗語源淺深》中,提到「東西」一詞早在漢代已出現。儒家經典《公羊傳 · 襄公十六年》中有「君若贅旈然」,當中的「旈」,就是指東西的意思了。

  據說,南宋理學家朱熹好友拿着竹籃子要去買東西時,朱熹就曾向他詢問過這個問題:「為甚麼買東西,不買南北?」

  好友這樣回答:「不行,因為...

「死牛一便頸」還是「死牛一邊頸」?

  當形容某人很固執,廣東話會用「死牛一便頸」來形容。究竟「死牛一便頸」還是「死牛一邊頸」?又為甚麼用牛頸來形容固執?

  在中文大學的「現代標準漢語與粵語對照資料庫」中,就記錄有「死牛一便頸」,而「便」的普通話拼音是「bian」,與「邊」的普通話拼音相同,而粵語發音「便」也與「邊」接近,因此又有人把「死牛一便頸」讀成「死牛一邊頸」。

  至於哪一個較準確?「死牛一邊頸」就較能解釋了。

  從前農村社會,牛是重要的生產工...

猴子為甚麼又叫「馬騮」?

  有一首兒歌唱道:「河邊有隻羊,羊邊有隻象,象邊有隻馬騮仔,好似你咁樣。」我們一般叫猴子作「馬騮」,活潑頑皮的小朋友會叫作「馬騮仔」。為甚麼猴子又是「馬」?

  粵語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其中「馬騮」就與古漢語有關。「馬騮」最早寫成「馬留」,宋朝已有這種叫法。

  宋邵博《聞見後錄》卷十:「今世猴為馬留,與其人形似耳。」

  「馬留」與古漢語「猱」有關,「猱」字讀音naau4 (發音類似「嬲」),就是猴子的意思。因此,自古猴子便叫作「馬留」,後來慢慢演變成「馬...

「天橋的把式」下一句是甚麼?

  對於廣東人來說,「天橋的把式」這句話可能較陌生,但對北京人來說,卻是常掛在口邊的諷刺話語。

  要了解這句話,必須先了解老北京人口中的「天橋」是怎樣的地方?

  在北京,天橋是平民聚集休憩的地方,在《天橋一覽序》中有說:「天橋者,因北平下級民眾會合憩息之所也。入其中,而北平之社會風俗,一斑可見。」

  從前社會,天橋聚集了來自各地的雜耍藝人,有京劇、評劇、曲藝、藝術、雜技等民間藝人,在天橋上大...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

  中文有趣的地方,在於相同的字會因不同的詞性或讀音,變化出不同的意思,有時還會令人捧腹大笑。   「明明明明明白白白喜歡他」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明明明明明白白喜歡他」中,涉及的字都很簡單,但整句連在一起卻讓人摸不着頭腦。

  貼士:「明」與「白」,除了是動詞外,還可用作名詞當中。

  若「明明」與「白白」都是名詞,指的是兩個人的話,意思就明顯得多了。

  全句的意思其實就是:「明明(人名)明明(明顯)明白(知道)白白(人名)喜歡他」。

  猜...

你等一會會會會會會計的人嗎?

   「會」字因詞性不同,有不同的意思。   「你等一會會會會會會計的人嗎? 」 這裏六個「會」字連在一起的一句,被網絡上稱為「大魔題」,你又能看懂嗎?

  「會」作動詞時,有「能夠」、「會見」的意思;用作副詞的時候,則有「片刻」之意。

   以上一句分開來看或許能夠明白當中意思:「你等一會 會 會會 會 會計的人嗎?」

  答案是:你等一會(稍後)會(是否)會會(會見)會(懂得)會計的人嗎?

  延伸閱讀:差點沒上上上上海的車 

校服除了校徽別別別的,叫別別別的非得別別的

  「校服除了校徽別別別的,叫別別別的非得別別的」。   看到這句話,會不會感到有點「抓狂」?

  中文單字不同詞性會有不同的意思,這句話就是其中一例了,還曾在網絡上熱烈討論過呢!你又懂得拆解當中的意思嗎?

  全句是這樣的,校長說:「校服除了校徽別別別的,叫別別別的非得別別的。」

  首兩個「別別」是動詞,即不要掛上的意思;第三個「別」是名詞,意指「其他東西」的意思。前一句意思就是:「校長說:校...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