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0-12-24
香港曾經是華洋雜處的地區,慶祝聖誕的香港文化亦是這樣承襲下來。早在60年代,香港已經有大廈佈置聖誕燈飾,張燈結綵,但大都集中在港島區。儘管九龍如彌敦道一帶亦有聖誕裝飾,但氣氛始終不及港島。80年代尖東海旁新商業區落成,慶祝熱點才逐漸轉移到維港對岸。
尖東商業區 由紅磡灣填海而來
如今的尖東商業區,由紅磡灣填海而成。70年代,尖沙咀的海岸線出現很大變化,先有太古洋行把藍煙囪貨倉碼頭出售,被新世界集團發展成新世界中心及麗晶酒店(即洲際酒店現址、明年翻新後將改回舊稱「麗晶酒店」),再有紅磡灣填海工程,目前的尖東及紅磡用地,正是由此而來;後來,比鄰天星碼頭的舊尖沙咀火車站亦於1978年拆除,只有鐘樓獲得保留,火車總站易址紅磡,原址興建具文娛康樂用途的香港太空館和香港文化中心。
延伸閱讀:太古城當年今日落成 首批單位最平賣幾錢?
1983年首辦聖誕燈飾活動 吸引人流
隨着尖東商廈及酒店陸續建成,為了吸引人流,業主組成「東尖沙咀地產發展商聯會」,並在1983年首次舉辦「金光璀璨耀尖東」活動(現稱「閃爍尖東耀香江」),在尖東多幢大廈掛上大面積的聖誕燈飾作招徠「旺場」,結果顯然湊效,至今已舉辦近40載。
喜氣洋洋的熱鬧氣氛,一年比一年別開生面的燈飾設計,令九龍香格里拉酒店所在的尖東噴水池、永安廣場,以至香港文化中心、海港城一帶,成為新的聖誕朝聖路段。每到12月,尖東海傍遊人如鯽,打扮成聖誕老人叫賣發光玩具的小販、戴着聖誕頭飾的情侶、舔着雪糕的小孩……尖東海傍的聖誕,滿載一代人的快樂回憶。
延伸閱讀:中環張燈結綵 創聖誕燈飾先河
尖東聖誕燈飾融入香港文化 富中西方特色
踏入80年代,聖誕裝飾設計愈見多元化。由最初線條簡單的聖誕樹燈飾,到今天的LED動態燈光裝置,構圖亦由回歸前的英式馴鹿與聖誕老人,到融入香港文化、中國生肖及農曆新年賀辭的祝福,燈光璀璨的海傍大道,既證香港發展,亦是寒冬凝聚家庭的溫暖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