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編輯︰豆子

  即食麵菜式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香港人一星期總會吃上一、兩次即食麵(廣東話為「公仔麵」),早餐一碗沙嗲牛肉麵,午餐來一碗餐蛋麵,晚餐再吃一碗五香肉丁撈麵,對忙碌的香港人來說並非什麼稀奇事,即食麵早已融入香港文化,成為香港人家家戶戶必備的食物。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茶餐廳-即食麵-公仔麵1
沙嗲牛肉麵茶餐、奶茶、蛋撻,是香港人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圖片來源:mingxmusic@Instagram)

食麵改變香港文化

  60年代以前,香港人想在平日家常便飯吃一碗麵,並非簡單容易的事,首先要提前準備好材料,包括麵條、香料、醬油等,1986年電視廣告有這樣的一句標語,「為求食得好,功夫搏命做」,反映當時的香港文化,要預備一碗美味麵條的過程非常繁複,加上當時香港文化普遍仍然以米飯作為主食,所以麵食並不普及。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香港經濟起飛,市民工時增長,用膳時間縮短,這時以「3分鐘即吃」作為賣點的即食麵進軍香港文化市場,標榜方便、快捷、美味,對當時的香港人來說簡直如獲至寶,是連吃飯又要趕時間的「打工仔」的恩物,即食麵的出現大大改變了香港文化。

香港文化茶餐廳必備「沙嗲牛麵」

  早年香港的茶餐廳主要由潮州人開設,不單售賣西多士、咖啡奶茶等由西方傳入的食物,他們亦將自家製的沙茶配合即食麵,創出沙嗲牛肉即食麵。香港英治時期,英國人喜歡三點三下午茶,到高級咖啡店喝奶茶、吃三文治,而工人則這段小休時間到平價茶餐廳吃沙嗲牛肉麵,貪其鹹味重,可以快速補充流失的汗水。自此,「沙嗲牛麵」便成為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靠快捷方平成為香港文化

  即食麵之所以能夠成功在全球走紅熱賣,與其價廉、便利、口味繁多息息相關,尤其以對於相當追求速度的香港以至其他亞洲地區,即食麵更是忙碌生活中的必須品,甚至已融入當地飲食文化,香港文化茶餐廳的即食麵餐便是一個好例子。所以,對於較為慢活的歐美國家,即食麵的銷量及當飲食文化的影響便相當較低。

  根據世界即食麵協會(WINA)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合共消費了1,036億即食麵,每日就2.8億個即食麵,而2018年即食麵需求最多國家是「中國」,其次是印尼和印度。以每年人均食用量最多計算,排首位的國家是南韓,平均每人食75包,其次是越南和尼泊爾。

天星小輪見證香港文化120年

2:09

珍惜香港製造 「紅A」盛載的香港文化

1:51

尖東聖誕燈飾 香港人的中西文化交融回憶

1:51

中環張燈結綵 創聖誕燈飾先河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碧麗宮戲院

集體回憶|最豪華戲院碧麗宮 前身是夜總會?上映《時光倒流七十年》逾200日破紀錄

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

2023年法定古迹|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為何叫大廟?天后誕必要「摸龍床」?

香港最巨型展品|「葛量洪號」滅火輪 退役變展館 救過珍寶海鮮舫大火

2:21

杭州亞運|18屆亞運奪38金 香港金牌運動員逐個睇 哪位贏最多金牌?

香港歷史最悠久公園|兵頭花園在哪兒? 這些「明星動物」你認識嗎?

香港之最房屋篇|這個屋苑人口勝歐洲小國?最高和最「離地」住宅是?

2:35

香港之最人口篇|十八區人口最多是?哪區最高收入?最多人未婚?

香港街道故事|北角渣華道以印尼爪哇命名? 春秧街記錄「糖王」一生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