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3/09/2024
你去過香港海防博物館嗎?現在要改稱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了。這個由逾100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的博物館,有如一位智慧老人,充滿着歷史故事,不論是改名前或後,都值得我們細味參觀,從其歲月痕迹見證昔日香港海防軍事的歷史。
法國蘇聯昔日東亞地區擴張勢力 港英政府建鯉魚門堡壘作防禦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位處鯉魚門海峽南岸的岬角,曾經是鯉魚門要塞,扼守着維多利亞港東面水道的戰略位置。為何這個海防要塞會變成了昔日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故事要推前至1844年說起。
當年,駐港英軍於水道南岸的西灣地區(現為柴灣)修築軍營,後因瘧疾、痢疾等疫症橫行,導致不少軍民死亡,後來英軍選擇撤營。
往後40年間,雖曾多次計劃在鯉魚門興建炮台,以加強對維多利亞港的防衛,惟一直只聞樓梯響。直至1885年,由於法國及蘇聯在東亞地區擴張勢力,建立海軍基地。基於當時局勢日漸緊張,逼使港英政府興建防禦堡壘。
幾經考慮下,港英政府選址鯉魚門的岬角,興建炮台、碉堡、軍營及隧道等防衛設施。建築於岬角最高點的堡壘是整個炮台防禦工程的核心,由英國皇家工程兵設計和建設,連同中央炮台、西炮台等建築工程,於1887年完工。其後,軍營軍事設施的規模不斷擴大,例如加建西灣炮台、白沙灣炮台等。
直至1930年代,香港未有遭到外國軍事入侵,加上新建的防衛據點如赤柱炮台及摩星嶺要塞等相繼落成,鯉魚門的戰略地位日漸退減。1940年代初,香港經歷日據時期,鯉魚門堡壘曾被攻佔。
延伸閱讀:尖沙咀百年水警總部活化 變身文化旅遊購物熱點1881
二戰後鯉魚門炮台漸失防禦作用 改建香港海防博物館保存歷史價值
二戰後,鯉魚門炮台逐漸失去原本的軍事作用,但有見於其歷史價值和建築特色,決定將其修復,改建為一間香港軍事防衛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初時,曾一度想將它定名為戰爭博物館,其後於2000年改名為香港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由三個區域組成,包括接待大樓、堡壘及史迹徑。博物館的主要展區位於岬角頂部的堡壘內,堡壘中央有一個露天廣場,經改建後的堡壘上方設有大型帳篷天幕,令露天廣場成為自然採光充足的戶內建築部分。
史迹徑設置了24個史迹點,包括建在岸邊岩洞內的魚雷發射站、屹立山嶺上的鯉魚門堡壘、多座炮台及溝堡等,很值得遊歷細賞。
2024年9月更名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必睇「抗戰主題展覽廳」
2024年9月3日,這個面積約34,200平方米的博物館,更名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有如回歸當初構思「戰爭博物館」的初心,而其重心內容是介紹抗戰歷史及香港的海防和軍事變遷。
館內常設展覽有11個展覽廳,展示香港抵禦日本侵華的歷史,以及從唐代至1997年回歸祖國,香港與國家海防緊密相連的關係和軍事變遷。此外,有四個展覽廳會特別設立「抗戰主題展覽廳」,展示日本侵華、香港淪陷、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敵後活動和戰士們的貢獻、日本投降等中國抗日戰爭歷史,讓大眾加深對抗戰歷史的認識,和對抗日先烈的尊敬。
想認識香港歷史,不妨走訪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漫步於史迹徑感受鯉魚門海峽的歷史及軍事氛圍,瀏覽展覽廳內抗戰歷史和香港海防故事,必定有所啟發,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