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秋糧滿倉 端牢「中國飯碗」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

中國農業|全國糧食產量穩中有增 克服氣候考驗

  從東北平原到華北糧倉,從塞上江南到魚米之鄉,處處呈現糧滿囤、谷滿倉的豐收景象,我們迎來又一年秋糧豐收。國家統計局12月12日發佈的資料顯示,全國秋糧產量10,220億斤,比上年增加42.5億斤,2022年全國糧食產量穩中有增,總產量達13,730.6億斤,比上年增加73.6億斤,增長0.5%,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中國人對糧食需要不斷增加,只有鞏固自己的糧食生產才可以保證國家安全。
中國人對糧食需要不斷增加,只有鞏固自己的糧食生產才可以保證國家安全。(圖片來源:Getty)

  這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來之不易。今年的糧食生產經歷了多重考驗,既克服了去年北方罕見秋雨秋汛、今夏長江流域局部嚴重高溫乾旱等極端天氣的影響,還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風險挑戰。糧食生產延續好形勢,背後是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的堅定決心,也離不開季季接續、茬茬壓緊、環環緊扣的辛勤耕耘。

  延伸閱讀:衛星和耕田竟然有莫大關係?

中國農業|講糧食安全列為頭等大事 需把握好主動權

  在我們這樣一個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國家糧食安全了,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才有基礎。新時代這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帶領億萬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人均糧食佔有量達483公斤,高於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糧食庫存處於歷史高位,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糧食連年豐收、供應充裕、市場穩定,與國際糧食市場大起大落形成鮮明對比。事實證明,我們牢牢把住了糧食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愈走愈穩健。

善用機械化可以增加農產品生產效率
善用機械化,包括引入機械播種、除蟲和收割等,可以增加農產品生產效率,提升糧食產量。(圖片來源:Getty)

  歲稔年豐令人欣喜。然而,也應清醒認識到,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不確定風險增加,我國糧食產需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處於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著眼未來,必須努力構建更高層次、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延伸閱讀如何讓中國人食得更豐富?

中國農業|守住耕地數量和品質 強化農業科技和創新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糧食安全的根基是糧食生產能力的安全,人、地、技是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的關鍵要素。要將「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真正落到實處。一方面,守住耕地數量,提高耕地品質,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夯實糧食穩產增產的耕地基礎;另一方面,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撑,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更多科技要素不斷向廣袤田野聚集,促進糧食產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與此同時,要回答好「誰來種地」這道必答題。以實現糧食穩產與農民增收互促為目標,進一步完善糧食生產政策支持體系,讓一系列穩預期、增效益的好政策落實落細,確保種糧農民有錢掙,有效激發他們的種糧積極性。多措並舉、凝聚合力、久久為功,才能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讓「中國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創新科技,包括網上銷售、直播帶貨等,都能幫助農產品銷售,有助提升不同地區的農民的收入,讓農業不再是低收入產業
創新科技,包括網上銷售、直播帶貨等,都能幫助農產品銷售,有助提升不同地區的農民的收入,讓農業不再是低收入產業。(圖片來源:Getty)

  「三農」向好,全域主動。眼下,正值小麥越冬前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廣大農民正搶抓農時,採取有力措施,為下一季糧食穩產豐收夯實基礎。在希望的田野上鉚足幹勁、接續奮鬥,我們定能迎來一個又一個穰穰滿家的豐收年景,依靠自身力量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原文轉載自13/12/2022 新華網)

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團結香港基金旗下中國文化研究院合作推出教材

中國文化|樂見更多青少年成為故宮文化傳承守護人

中醫和中醫藥都需要提升資訊化發展

中國醫療|為中醫藥傳承創新注入新動能

中國大力發展國家文化公園

中國文化|高標準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中國消費能力巨大

中國經濟|中國市場引領消費新潮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中國黑龍江省稻田作業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景點阿斗寨|劉禪為何被百姓奉為「花神」?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2年貴州大學畢業生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5大經驗值得美國學習 更要學長遠規劃能力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論中國外交:中華和合文化推動世界和平共處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