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漂兒」與「倒錢落海」

  大家可記得從前有一個政府的宣傳廣告,勸市民不要沉迷賭博,說這個行為猶如「倒錢落海」?在廣東話的語境中,「倒錢落海」有浪費的意思,而在普通話當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的意思,就是白白投入而沒有收穫。

  「打水漂兒」是一種將石頭擲到水中的遊戲,人們以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過,以激起水花,這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過程中,小石子或瓦片會在水面上掠過;但遊戲過後,石片便會沉入水中。人們藉此用來比喻虛擲、浪費,經常用來形容賭博或高風險投資等行為。

  

相關標籤

大嫚與小嫚  

  多年前內地有一套叫《青島往事》的電視劇,兩名女角在劇中的名字分別叫作大嫚及小嫚。在青島話及膠東方言當中,大嫚有「女孩」的意思,通常是長輩對晚輩女孩的稱呼。原來,這個稱呼來自德語?

  在德語當中,女士、小姐是Dame,複數就是Damen。由於青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被德國強佔管治,因此這種德語中文也出現在青島,故此有人認為這種稱呼也只有百多年歷史而已。

  此外,在青島話當中原本只有大嫚沒有小嫚,小嫚估計是後來才出現,用來形容更年輕的女生。

  不過,也有人認為早於清嘉慶年間...

唐詩宋詞用粵語寫成?  

  唐詩宋詞文字優美、抑揚頓挫,不少作品傳頌千古。不過,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唐詩宋詞當中,不少用語都同粵語很接近?

  例如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對月」,「樽」在普通話口語中不常用,但在粵語中卻經常出現;蘇軾的「寧可食無肉」,普通話中「吃」比較常用,粵語中則常用「食」;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幾多」,在粵語中也很常用。

  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指出,古代文學作品是用當時的官話(唐朝以前叫雅言)寫成,而官話或雅...

不能見光的貓膩

  在廣東俗語當中,不少會用上「貓」字,例如「出貓」、「食貓麵」、「食死貓」等,原來在北京也有俗語與貓有關的,這就是老北京話中的「貓膩」。

  「貓膩」是老北京話,形容偷偷摸摸、不見得光的黑箱操作,也可指是一件事情中的陰謀,就是不能讓人知道的事。

  對於「貓膩」一詞的由來,在北京城內有一個說法,說這個俗語是來自京城西南面的牛街。牛街是北京市內回民聚居之地,「貓膩」一開始寫作「嗎兒逆」或「碼兒妮」,而這兩個詞源自波斯語「Ma‘nee”」,...

壞過凱婷

  網絡潮語是新生代的語言,有些甚為有趣,「壞過凱婷」就是其中之一。   到底「凱婷」是何人?為何80、90後會以凱婷作為一個比較好與壞的標準?

  「壞過凱婷」一詞是起源於一篇過氣的網絡潮文,帖文中一名「愛鬥壞」的中一女生自稱是凱婷朋友,而且號稱「中一女仔最壞就是我和凱婷」,在校內亦會被經常「扣分扣至負分」,所以就自覺是一名壞學生。

  由於帖文當中的作者以及凱婷都是同樣的壞,所以後來如果想形容一個人行為很壞,網友們就會打趣道「壞過凱婷」,這...

「大刀闊斧」與「大馬金刀」

  一個人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意思就是操刀時一刀落下,絕不拖泥帶水。   另一個類似的成語,則有「大馬金刀」,形容一個人豪爽、氣派。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皺,說:『你怎麼這麼俗啊?起來!』」這裏的姑娘就予人豪爽、氣派的感覺。

  不過,「大馬金刀」也可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在清代《崖山哀·漢奸》當中便有用上這個俗語:「你再別說甚麼野蠻文明,安國提起這兩...

「拜把子」結義?

  今時今日,有些人會跟關係好的朋友以「兄弟姐妹」相稱。而在北方話當中,就有跟好友「拜把子」,建立一種猶如親人的關係。

  拜把子,就是結拜的俗稱。至於把子的意思原為舵柄,開船時舵手要握把子,所以人們以「舵把子」來比喻老大。

  在以往一些文學作品當中,也會見到拜把子一詞的出現。例如《三俠五義》第三十四回中就有:「這麼樣罷,咱們兩個結盟,拜把子罷!」而《文明小史》第七回:「當下二人話到投機,傅知府便一直的陪着他,兩人還...

「擺譜」擺出甚麼譜?

  在北方用語當中,擺架子原來有別的說法,叫作「擺譜」。

  有資料顯示,清朝時,朝廷頒布條例,吸引關內人口到東北屯墾。

  到了東北的移民,會帶上自家的家譜,閒時便各自拿出家譜比一比,看看誰的家譜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後。或許是擺譜過程中,部分人可能產生了自豪感,態度高調自大。

  擺譜除了有擺架子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故意裝出一副體面或安逸的氣派來炫耀。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鶼鰈情深

   一對夫婦深愛對方,可以用「鶼鰈情深」來形容。鶼(粵語讀音:兼)和鰈(粵語讀音:碟)原來是很特別的鳥類和魚類,分別是比翼鳥和比目魚。

   中國古辭典《爾雅》記載:「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這種鳥,雄鳥只有左翼左目,雌鳥只有右翼右目,一雄一雌必須聯合起來才能飛行。

   至於比目魚,《爾雅》也有記載:「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明代李時珍的 《本草綱目‧鱗四‧比目魚》中說:「魚各一目,相並行而行」,兩...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經典名句出自唐·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作者勉勵弟子鑽研學問,必須下一番苦功,才能修成正果。

  「寒徹骨」和「撲鼻香」對比強烈,前者過程艱辛無比,後者享受甘香,突顯二者的因果關係,當中藉梅花作「喻體」,寄寓深刻道理。

  梅花的特性是傲雪迎霜、獨立耐寒。宋·范成大《梅譜·前序》說:「梅,天下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尤物指特別珍異的花卉,也就是說,梅花是一種品種獨特的植物。作者用...

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首領能夠成功,背後要付出成千上萬將士的生命,表達詩人對於殘酷戰爭的批判和厭惡。

  這句話出自晚唐詩人曹松的《己亥歲·其一》,其中一句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句話能夠傳頌後世,原因是歷代君王或領袖能夠史上留名,背後往往有莫大的代價和犧牲。其中一個經典例子,可數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

  祟禎二年,李自成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闖王」高迎祥,自稱「闖將」,手下部隊數...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必馬革裹屍還

  人們常用「青山處處埋忠骨」來形容抗戰烈士。此句出處何在呢?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必馬革裹屍還」出自清代龔自珍《已亥雜詩之一》,全文是: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忠骨指忠臣的遺骸,「馬革裹屍」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將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生命都獻...

戰則存 降則亡

  老一輩的人會記得一句話:「戰則存,降則亡」,這句話出處何在?

  這句話出自毛澤東於1939年6月30日所寫的文章《反對投降活動》:「戰則存,不戰則亡——這是一切愛國黨派和一切愛國同胞的結論;戰則亡,不戰則存 ——這是一切投降主義者的結論。」

  文章寫道:中華民族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歷來存在的劈頭第一個大問題,就是戰不戰的問題。自「九一八」到盧溝橋事變之間,這個...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

  今年是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筆者藉此介紹抗戰時期的有名詞語或句子,「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是其中之一。

  在昆明市盤龍共青團一篇題為《中國不能亡: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文章中,提及這一名句的由來。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這句話最早是吳鐵城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初期提出的。淞滬會戰期間傳唱的《淞滬戰歌》中也有「一寸血肉一寸山河,怎能不悲壯」這樣一句歌詞,可見由來已久。

  不過,...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話包含了二種顏色:青與藍,為甚麼青色會比藍色更優勝呢?

  藍,蓼藍,是一種可以提取靛青染料的植物。「青出於藍」指青色是從蓼藍裏提煉出來的,但是顏色比蓼藍還深。青色比喻學生、子弟、後輩,藍色就是老師、前輩,比喻學生是老師教出來,但之後卻比老師更厲害。

  很多老師都是值得敬重的,若他們本着「教學相長」的理念,用心教導學生,以生命影響生命,令學生有所得益,學...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最近聽到一句俗語,叫做「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聽過嗎?又怎樣理解呢?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是說,即使是餓死的駱駝,體積也比馬大,相等於廣東俗語:「爛船總有三分釘」,引伸指有特別長處的人,即使突然到了貧乏的地步,也總比一些人強。

  《紅樓夢》第六回說道:「噯! 我也是知道艱難的! 但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麼,你老拔根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

  劉姥姥...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句話是很多人的座右銘。

  這話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匆匆數十載,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願,只求過程中不愧對自己的內心。

  據說,清朝硝煙大臣林則徐曾將此句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

  在東京奧運游泳項目勇奪兩銀的香港泳手何詩蓓也表達過相類似的看法:在不斷追求的過程,只要堅持,努力付出,不一定能達到你所想的結果,但如果...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世事到頭螳捕蟬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見於明·羅洪憲《醒世歌》。

  這句話令筆者想起兩句成語,分別為「巴蛇吞象」和「人心不足」。

  「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青頭黑身,長約800尺,能吞吃大象,吞下去消化三年,然後把象骨頭吐出來,能用於治療心臟和腹部的疾病。

  「人心不足」這個成語也與蛇有關。...

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出自宋代大文豪蘇軾之作。「有味」指食物的美味,當中不乏人情味在內,「清歡」是清雅閑適、偷得浮生的感受。

  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午後品嚐一口茶,茶水上浮着雪一般乳白色的泡沫;嚐一口新春的野菜,盤子裏的蓼茸蒿筍都甘甜可口。人間的好味道就在於這些清新美好、令人感到喜悅的事物之中。

  蘇軾欣賞的歸隱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表示:「少湮清歡數日」,...

多君歲寒意 裁作秋興詩

  有追看本欄目昨天的古詩句「故人千萬里 新蟬三兩聲 」的話,都知道白居易在立秋之時向摯友元稹賦詩表達深厚情誼。為了感謝好友,元稹寫作酬答詩,在入秋季節回敬好友白居易的情誼。

  元稹表達思念和感謝摯友白居易的名句就有「多君歲寒意,裁作秋興詩」,出自他的作品《酬樂天》中 。全文如下:

  放鶴在深水,置魚在高枝。

  升沉或異勢,同謂非所宜。

  君為邑中吏,皎皎鸞鳳姿。

  顧我何為者,翻侍白玉墀。

  昔作芸香侶,三載不暫離。

  逮茲忽相失,旦夕夢魂思。

  崔嵬驍山頂,宮樹...

故人千萬里 新蟬三兩聲

  立秋時分,大地有甚麼變化?從白居易的詩句「新蟬三兩聲」中,可窺一斑。  

  「新蟬三兩聲」出自白居易的《立秋日曲江憶元九》,首兩句為:

  下馬柳蔭下,獨上堤上行。

  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

  元九指的是元稹,是白居易的摯友,因為排行第九,故稱「元九」。元稹因為彈劾權貴被貶江陵(今湖北荊州),而當時白居易任職翰林,居於長安。兩人相隔千里,在立秋之日,白居易漫步長安曲江...

風吹一片葉 萬物已驚秋

  雖然暑熱未消,但是立秋已到,是夏秋過渡的節氣,顯示秋天快將來臨。古詩中,不乏以簡單的文字形容立秋的天氣。「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就是當中的名句。

  這兩句出自杜牧《早秋客舍》的首兩句,全文如下: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獨夜他鄉淚,年年為客愁。

  別離何處盡,搖落幾時休。

  不及磻溪叟,身閒長自由。

  《早秋客舍》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聯透過風吹落葉這一細微的自然現象,引出秋日的到來;頷聯直接表達詩人作為客居他鄉的遊子所承受的愁苦、孤...

自古無場外舉人

  如果有人形容你為「自古無場外舉人」,是稱讚你有學識?還是別有所指呢?

  「自古無場外舉人」這句話出自清代小說《儒林外史·范進中舉》。文中述說范進與有錢人胡屠戶女兒成親,終日被丈人看低,心生考取功名的念頭,心想︰「宗師說我火候已到,自古無場外的舉人,如不進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此處的「場」指科舉考場,「舉人」則是通過鄉試的功名。全句直譯為:「從來沒有不進考場就能...

有意栽花花不發 無心插柳柳成蔭

  此話出自清·周希陶編訂的《增廣賢文》,但並非原創,而是源自更早的民間諺語與文學作品。它是甚麼意思呢?

  「有意栽花花不發, 無心插柳柳成蔭」原意是指,柳樹枝條比較容易扦插成活,而花即使經過精心培植,也難使其成活而開花;以此比喻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情哪怕努力爭取卻沒辦法達到目的,而有些事情並沒有刻意去做,卻能很好地完成。  

  這句俗語的核心意思是:刻意追求某事往往難以成功,而無心之舉卻可能意外收穫...

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大家可能聽過,然而在疫情期間它一度成為成為話題,何解?

  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三國時期,漢丞相曹操,帶兵到一個沒有水喝的地方,口渴難行。曹操傳令說:「前面有許多梅樹,又甜又酸。」士兵聽後流下口水,不再感口渴了。

  後來,大家便用「望梅止渴...

他朝君體也相同

   一個人一生無論是窮困潦倒,或是飛黃騰達,也必須面對死亡,因此可以用一句「他朝君體也相同」來概括。這也告誡在生者要珍惜生命,對任何事情都應放下執着。

   「他朝君體也相同」的上一句是「今夕吾軀歸故土」。這對聯正在香港跑馬地天主教墳場大門前懸掛着。

  據稱,這話原出自查理曼大帝的老師寫的拉丁文詩句,意思是人無法逃離死亡的現實,生命十分短暫,所以要珍惜活着的日子,珍惜眼前人。

  自古以來,不少君王都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但最終沒有人成功。在生死問題上,...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種處世態度,強調的是不偏不倚,是一種客觀、公正、持平的處世哲學。有學者認為,在堯、舜、禹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這種觀念,後來又被孔子及其弟子發揚光大。

   《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南宋理學家程頤曾解釋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另一位理學家朱熹則說:「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就是適度,不偏不倚之意。

   孔子也提及「過猶不及」之說。孔子弟子子貢曾經問孔子說:子張與子夏這兩個弟子那個更賢能些...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意思是說,相比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房子(金窩銀窩),還是自己的家最幸福;此處的「狗窩」是一種自謙之詞。

  西方也有兩句類似含義的話,其一是「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 the best」,第二個是「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第一句的意思是所有的雀鳥只喜歡自己的巢穴;第二句的意思是不論東或西,自己的家是最好的。

  不過,筆者認為,相...

周星馳與何鑫淼

   多年前香港一套電視劇《他來自江湖》,藝人周星馳憑着他「無厘頭」角色及精湛的演技而竄紅;電視劇中他飾演一名的士司機,有一個特別的名字:何鑫淼,是甚麼意思呢?

  何鑫淼在劇中也多次跟對手介紹自己名字讀法:三個金字:鑫,讀陰(粵音),三個水字:淼,讀渺(粵音)。劇中簡單的稱呼他為「金水」。

  鑫字表示多金興旺的意思;淼則指水廣闊無際的樣子,有焱焱洪波一詞。南朝梁沈約《法王寺碑》:「炎炎烈火,淼淼洪波」。「鑫淼」合起來也有發達昌盛、幸福美滿之意,因此近年也多...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