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魚拓」技藝:讓魚在紙上「活」起來

編輯︰聞華
撰文︰聞竹石

     在沒有拍照技術的宋朝,想「打卡」釣魚的文人,發明一種技藝,可以在紙上1:1重現魚類的形貌,這就是「魚拓」。自古以來,魚拓都是小眾藝術,如今全國魚拓技師只有約千人,但技藝一直傳承下來,被多地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一個慶祝活動中,魚拓傳人趙建明創作的《旗開得勝》為冬奧健兒帶去鼓舞和祝福,亦令更多人記住了這項獨特的古老藝術。

 

魚拓最大難點:控制魚體濕度

      魚拓(拓:粵音 塌)源於中國傳統拓印技術,在宋朝時期最為盛行,是在魚身上塗抹墨汁或顏料,將白紙覆蓋其上,進行拓印。揭起白紙,補畫細節,魚的長度、形狀、色彩就被完整記錄在紙上,栩栩如生。最後繪上水草、山石,加上題字,一幅特別的藝術作品就大功告成。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魚拓
2010年,北京海洋館舉辦「魚拓展」,展出兩幅「國寶」中華鱘的魚拓作品,魚體長達2.7米。主辦方希望通過魚拓藝術警示觀眾,要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魚拓最大的難度在於把握魚體的乾濕程度,太濕或太乾燥都會影響染色和拓印效果;如何均勻上色、保證鱗片完整,也非常考驗魚拓師的技術。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魚拓
趙建明為準備製作魚拓的鯉魚塗上顏料。(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古以來,魚拓都是小眾藝術,但技藝一直傳承至今,被山東、河北、浙江、福建等多地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獻禮北京冬奧 魚拓畫引關注

      如今,全國大約有1,000名魚拓技師,為北京冬奧活動獻禮的趙建明,就是傳人之一。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魚拓
魚拓師用刷子小心地將魚的形象拓印在宣紙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年過四旬的趙建明,2015年偶然在電視上見到魚拓表演,從此沉迷其中,到處拜師學習魚拓技藝,每天花費5至8小時苦練,有時甚至不眠不休,如今已成為小有名氣的魚拓畫家。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魚拓
在魚身上塗上墨汁或染料,用宣紙拓印,魚的外形就被「複製」到紙上。魚拓傳承趙建明,還在傳統技法中融入現代美術元素,令作品與時俱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1年舉辦的北京冬奧會倒數計時一周年活動「我為冬奧送祝福」中,趙建明一家三口共同創作魚拓作品《旗開得勝》,拓印一條長達2.65米的旗魚,為冬奧健兒送上美好祝願,引發關注。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魚拓
2021年舉辦的「我為冬奧送祝福」活動中,趙建明一家創作的魚拓作品《旗開得勝》。(網上圖片)

      除了自己創作,趙建明還熱心將魚拓技藝傳授給更多人,希望將這一特別的技藝傳承下去。

當代中國-文化傳承-魚拓
魚拓師為拓印好的魚補畫眼睛,並題寫詩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承載着中國魚文化,寄託了作畫者的美好祝願,讓魚兒在紙上「活」下去,與身處不同時空的人們分享見到魚兒的樂趣,相信這就是魚拓藝術的魅力所在。

      延伸閲讀:千年漁獵文化 鸕鷀捕魚的消失與傳承

王星記扇

改革開放|從公有制、承包責任制到市場化 杭州非遺王星記扇廠浴火重生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1:40

中華「第一美腿」?金華火腿是怎樣做成的?

1:40

「修復」時光的魔法:故宮傳承百年的鐘錶修復技藝

1:40

《文化新演繹》帶你細看全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