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到底甚麼字值千金?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成語「一字千金」很常用,一般用來形容文章完美無瑕,或作品寫得極佳,價值千金。「一字千金」到底是指哪個字如此昂貴呢?還是另有所指?

  原來,「一字千金」並非指某個字價值千金之意。這成語的由來有兩個說法,其中一個與秦國宰相呂不韋相關。據《史記》記載,呂不韋組織門下的門客集體編纂的一部巨著《呂氏春秋》。書成後,便把稿本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表示能增刪一字者賞給千金。不知道是因為書編得太好,還是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而不敢改動,竟然沒有人增删書中一字並拿走賞金。由此,便引出「一字千金」的成語。

  另一說法指「一字千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刻碑有關。據傳這刻碑是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以及唐太宗的序文、還是太子時李治寫給玄奘的謝表組成。後來唐高宗李治下令碑文用王羲之的字體,懷仁法師從王羲之遺留的墨迹選字,及後朝廷更以賞金一千來尋一字。因此後人稱此碑的拓本為《千金帖》,一字千金的故事亦在中國文化中流傳下來。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趣談中國文化|「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VR譯作「靈境」?盡顯中國文化韻味

趣談中國文化|「呆若木雞」竟是誇獎?

趣談中國文化|在古代「笨」與智商無關?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