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一問三不知」是指某人對事件毫不知情,雖然這句話大家都經常掛在嘴邊,但為何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五不知」?「三不知」又到底代表哪三件事呢?

中國文化古籍《左傳》首提「三不知」

  「三不知」這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根據古書《左傳》記載,講的是關於晉國軍隊攻打鄭國的故事。

  當時,晉國的執政大臣荀瑤準備率領軍隊攻打鄭國,其祖父荀文子卻認為不宜輕舉妄動,並說:「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這段話意思是指,在仁人君子進攻謀略時,必須清楚整件事情的開始、中間的發展和結局(即始、衷、終)後,才可決定攻略。如今我們對這三部分都不知道,就打算進攻,這樣不是很難嗎?由此可見,「三不知」指的是對開始、發展和結局都全然不知。

  明朝姚福曾在《青溪暇筆》一書中寫道:「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蓋本《左傳》。」意即「一問三不知」指對事情的始、中、終全不知曉的說法出自《左傳》,再次印證了中國文化中「三不知」的意思。

相關標籤

阿嬤

   不同地方對女性的稱謂可謂五花八門,除了北方人稱「婆婆」相等於南方的「家婆」外,「阿嬤」現代多被指為祖母/外婆,但舊社會則是其他含義。

  「嬤」(音:mo)這個詞在舊社會專指乳娘/乳母。末代皇帝溥儀年幼時被帶入宮中當皇帝時,其乳娘同行,他跟乳娘的感情很深,稱之為「二嬤」。

  然而,現代人則將「阿嬤」視作祖母或外祖母。在閩南語、客家話、潮州話、粵語等方言中,「阿嬤」表示祖母或外祖母的意思。福州話、閩東話、閩北語則通常表示祖母。

  日...

中國文化-成語-一五一十

趣談中國文化|「一五一十」是形容數錢?

虎年春節-虎年新年-新年賀詞

5個虎字成語 讓你的新年賀詞與眾不同

VR譯作「靈境」?盡顯中國文化韻味

趣談中國文化|到底甚麼字值千金?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