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1-05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成語「一字千金」很常用,一般用來形容文章完美無瑕,或作品寫得極佳,價值千金。「一字千金」到底是指哪個字如此昂貴呢?還是另有所指?
原來,「一字千金」並非指某個字價值千金之意。這成語的由來有兩個說法,其中一個與秦國宰相呂不韋相關。據《史記》記載,呂不韋組織門下的門客集體編纂的一部巨著《呂氏春秋》。書成後,便把稿本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表示能增刪一字者賞給千金。不知道是因為書編得太好,還是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而不敢改動,竟然沒有人增删書中一字並拿走賞金。由此,便引出「一字千金」的成語。
另一說法指「一字千金」與《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刻碑有關。據傳這刻碑是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的佛經,以及唐太宗的序文、還是太子時李治寫給玄奘的謝表組成。後來唐高宗李治下令碑文用王羲之的字體,懷仁法師從王羲之遺留的墨迹選字,及後朝廷更以賞金一千來尋一字。因此後人稱此碑的拓本為《千金帖》,一字千金的故事亦在中國文化中流傳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