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古代男子也愛化粧打扮?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即使在中國古代,追求美麗也不只是女生的權利,古代男士亦有化粧打扮的習慣,甚至比現代更講究。

  古人以「敷面」化妝最為流行,即是將粉餅塗在臉上來修飾面容,古人主要會用米粉、鉛粉來製作粉餅。早在漢朝已有男子敷粉的記載,據漢朝《漢書·佞幸傳》:「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鵔鸃,貝帶,傅脂粉」,指官員上朝前都會裝扮,用胭脂、香粉化粧。到唐朝,人們更改用較不易脫粧的粟米粉粉餅來敷面。

  唐代男子還喜歡用唇膏等化粧品。《唐代傳奇》記載「遽命汲水澡頸,巾首膏唇而往」,描寫一位男子約會前會先洗澡,再戴上漂亮的頭巾並塗上唇膏。相傳唐代皇帝也用面霜和唇膏滋潤皮膚及嘴唇,更會賞賜化粧品給器重的大臣。

  打扮方面,除了盛行以香薰衣。唐朝時更流行簪花,男女都喜歡將鮮花、絲花插在發髻或冠帽上作裝飾。唐玄宗曾因賞識詩人蘇頲作的詩句,將自己戴的簪花親賞賜給他。所以可見,古代男子化粧和打扮十分普遍。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趣談中國文化|「金龜婿」真與烏龜有關?

趣談中國文化|為何說「買東西」而非「買南北」?

趣讀中國文化|舉辦盛事為何叫「東道主」?

趣讀中國文化|「宋詞元曲」是用來唱的?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