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舉辦盛事為何叫「東道主」?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一個地方舉辦某項盛事,這個地方就叫做「東道主」,這個用法怎麼來的呢?跟「東」這個方向有關嗎?

  春秋時晉文公和秦穆公聯軍包圍鄭國之都,鄭大夫燭之武決心利用敵人之間的矛盾分化對方,以退敵軍「東道主」一詞則與此事有關 

  據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游說秦穆公,說秦國和鄭國之間隔着晉國,秦國恐怕很難越過晉國來控制鄭國,到頭來獲益的一定是中間位置的晉國。 

  而秦國在西,鄭國在東,要是秦國能留下鄭國,讓其作為秦的「東道主」,即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使者來往需經過鄭國,如有所缺,鄭國定會提供協助,對秦並無害。 

  最終秦穆公被燭之武說服,單方面跟鄭國簽訂了合約,晉文公無奈只能退兵,「東道主」一詞亦流傳下來。 

  最初「東道主」確是含有東方的意思,其後泛稱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做東也有了請客的含義。到了現代,「東道主」在中國文化中更逐漸通用於國際交往,特別是國際體育賽事中。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務得事實 每求真是也

  如果有人做事態度認真,又有求真的精神,我們會讚美這人做事「實事求是」,是一位能幹可靠的人。

  在古聖言上,有一句更文雅的語句來形容,就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出自班固《漢書 · 景十三王傳》,由顏師古作注而得出這優美的釋文。這句話意思就是務必尋求事實的真相,常常有求真的精神。

  這句話語原本出自《漢書 · 景十三王傳 · 河間獻王劉德》,劉德是西漢景帝第三子,被封為河間王。劉德修學好...

趣談中國文化|為何說「買東西」而非「買南北」?

趣談中國文化|古代男子也愛化粧打扮?

趣讀中國文化|「宋詞元曲」是用來唱的?

1:13

趣讀中國文化|「黃花閨女」與「黃花」有甚麼關係?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