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0-05
你知道相中地點是哪裏嗎?相中人又是哪位香港前高官?揭盅了!這裏是剛完成填海的沙田新市鎮,相中人是在已退休的前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他在70年代曾任沙田理民官,而他身後建築,正是沙田區首兩個興建的公共屋邨──瀝源
移民湧入興建新市鎮 60年代規劃沙田藍圖
二戰後,不少內地移民湧入,政府在60年代大力發展新市鎮。1961年,城規會制定出沙田第一份城市規劃圖,很快便獲得港督及行政局批准,為沙田帶來翻天覆地改變。
60年代末,大規模的移山填海工程在沙田展開,整個沙田一共有800公頃土地由填海所得,面積相當於42個維園,單是興建沙田馬場,就夷平了4個山頭,海灣大幅收窄,成為城門河一部分。
沙田成首批發展新市鎮 外國專家高度評價
作為香港歷史上首批發展的新市鎮,沙田的規劃經過周密計算,目標建成一個設施齊備、集商住休閒於一身的綜合社區,市中心設在白鶴汀與沙田火車站之間,城門河兩旁是高密度住宅,低密度住宅則建在沙田外圍較高的地勢上,火炭一帶的工業區和沙田馬場則位處沙田邊陲位置。據說當年沙田新市鎮落成,不少外國專家均對它給予很高的評價。
延伸閱讀:【香港新市鎮】荃灣:由工業城市到自給自足
賽馬活動普及 港英政府批建沙田馬場
6、70年代香港市面消遣不多,賽馬活動普及,跑馬地馬場經常滿座,後來港英政府批准馬會在沙田興建馬場,與沙田新市鎮同期發展。1978年10月,正是沙田馬場開幕的大日子,當年港督麥理浩也有到場主持開幕。
延伸閱讀:【香港新市鎮】從新機場規劃而來的東涌
余光中《沙田山居》 見證沙田滄海桑田
著名詩人余光中7、80年代在中文大學任教,期間寫下多篇沙田文學,由《沙田山居》的「海圍著山,山圍著我。沙田山居,峰迴路轉。」到《文學的沙田》的序《山水有清音》中「在鏟土機和起重機的轆轆聲中,眼看它怎樣縮海為地,排天作樓,咄嗟間長大了起來。」,字裏行間,見證沙田變遷。
人口冠香港 69萬人居於沙田
潮起潮落,滄海桑田。發展新市鎮前,沙田人口不過3萬,半世紀後,沙田已是全港人口最高的區域,如今約69萬人居於沙田,佔全港總人口9.3%,而排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觀塘及元朗,兩者均有約67萬人居住。由草木蔥蘢到萬丈高樓,沙田的蛻變為往後新市鎮發展,提供上佳的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