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9-10
印度從來沒有統一而中央集權的歷史經驗。印度共和國是印度半島第一次在一個國家的旗幟下,基於一部憲法的統一國家。
印度文明現代化的挑戰 種姓觀念植根人心
傾向世俗化的印度國大黨(IndianNationalCongress)連續執政半個世紀之後,印度在最近20年裏卻三次選出印度教民族主義(HinduNationalism)的政黨——印度人民黨(BJP)——主持聯邦政府,使他們可以致力於建設他們所宣示的以印度教信仰為主導的強大國家。
一個印度兒童,不論他的族裔和宗教為何,只要學會閱讀,就必然會接觸到大量印度教的神話與習俗。印度成年人也必然會接觸到寶萊塢電影和種種大眾傳媒。這些傳媒所表現的大都是印度教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標準。因此,BJP能夠三度執政,的確有其社會基礎。
但恰恰是這個社會基礎給印度進一步現代化帶來很大的挑戰。首先,種姓制度雖然在憲法中已經不復存在,然而在印度社會裏交友、就業、配偶、擇居,無不受到種姓觀念的影響,大多數低等種姓人口的能量難以得到發揮。
延伸閱讀:張信剛展望現代化之路──中國文明篇
其次,一些偏激的印度教徒,特別是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經常會不顧事實與邏輯,混淆現實、信仰和個人感知。近年來,強將現代事物說成「印度古已有之」蔚然成風!
印度人民黨排斥穆斯林 影響印度文明現代化發展
莫迪總理在2014年為一間醫院揭幕時,就曾以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Shiva)砍下一頭大象的頭,並把它接駁在被自己誤斬首級的兒子加尼薩(Ganesha)的頸上,來證明印度古代的外科手術十分高明。即使這是玩笑,通過大眾傳媒的報道,也是把宗教與科學混為一談的壞表率。
延伸閱讀:張信剛論中國文化 傳揚天下大同理想
此外,印度人民黨近年來明顯地排斥佔全國人口14%的穆斯林,印度國內的凝聚力必將受損,可能還會出現動亂。(六之五)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張信剛《區域國別研究學刊(第2輯)》,標題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