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6/11/2020
頭像馬非馬、角像鹿非鹿、蹄像牛非牛、尾像驢非驢——麋鹿,又稱為「四不像」,在中國古代傳說中被視為靈獸,如今則是中國瀕危動物中的「國寶」之一。戰火紛飛的20世紀初,這種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一度在華夏大地絕跡,直至20世紀80年代,才在中國政府的努力下重返家鄉,如今,中國麋鹿種群數量已突破8,000隻,成為中國瀕危動物保育的典範之一。
如何「復活」中國瀕危動物麋鹿?
已出土的化石表明,200多萬年前,麋鹿已在中國長江、黃河中部的平原沼澤生活,巔峰期種群數量超過上億頭。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別名「四不像」的麋鹿被視為靈獸,《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坐騎就是麋鹿。
由於人類捕獵和棲息地被破壞,漢代以後,麋鹿在野外的蹤跡日益稀少,18世紀初,最後一頭野生麋鹿,消逝於江蘇荒野;到了戰火紛飛的20世紀初,圈養的麋鹿也未能保全,或被獵殺,或漂泊海外,從生活了數百萬年的華夏大地上徹底消失。
20世紀80年代,當代中國政府啟動「麋鹿重引進項目」,1985年,在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政府的支持下,20多頭麋鹿從英國動物園回到北京,那是麋鹿絕跡中國之前、最後生活的地方。
30多年來,中國各地已建成30多個麋鹿棲息地,包括北京大興南海子、江蘇大豐、湖北石首、湖南東洞庭湖四大保護區。其中,佔地面積約780平方公里的江蘇大豐麋鹿保護區,創造三個「世界之最」——最大的麋鹿保護區,最大的麋鹿基因庫和最大的麋鹿種群。保護區經過多年探索,總結出從完全圈養、半散養到野外放養的「三步走」保育方案,自1998年起多次成功將麋鹿放歸野外,通過佩戴GPS頸圈等方式進行保護管理。至2020年11月,中國麋鹿種群數量已突破8,000頭,其中野外麋鹿種群數量超過1,800頭。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2年發布的《物種引進指南》認為,中國麋鹿重引進項目,是全球138個物種重引進項目中、最成功的15個之一,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育提供了中國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