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6-26
開業逾40年的大班西餅日前宣布,因為「難以預計且不可抗拒的衝擊」,6月24日起全線結業。大班是冰皮月餅的始創者,1989年首創口感清爽、味道多變的冰皮月餅,顛覆傳統月餅市場,奠定大班冰皮月餅的「一哥」地位。惟2019年大班捲入政治風波遭內地顧客抵制,生意一落千丈,賣盤收場;疫情後又因市場萎縮及競爭加劇,導致經營失敗,大班冰皮神話殞落,令人唏噓。
取名「大班」 有高級和高質之意

大班西餅在1984年由郭鴻鈞創辦。翻查資料,郭鴻鈞早年在半島酒店當麵包西餅學徒,先後於喜來登酒店和嘉頓集團任職,後來加入超群餅店,受到人稱「西餅皇后」的老闆李曾超群青睞,晉身管理層,綽號「大班郭」。
1984年郭鴻鈞自立門戶,在牛頭角淘大商場開設全港第一間大班西餅。據悉取名「大班」,有高級和高質之意,皆因企業最高決策人都被稱為「大班」,加上郭鴻鈞亦有「大班」的綽號,因以為名。
雖然大班以麵包西餅起家,但品牌最為人熟悉的卻是「冰皮月餅」。80年代末,大班首創口感冰涼清爽、餡料創新多變的冰皮月餅,成功在傳統月餅市場殺出重圍,為中秋月餅創出一條新路向。
首創冰皮月餅 改寫香港月餅市場格局

翻查舊報章,大班製造冰皮月餅的構思始於1989年,經過兩年多的市場研究及產品開發,1991年才生產冰皮月餅。1992年美食博覽上,大班首次提供冰皮月餅予市民試食,反應非常熱烈,為大班注入強心針。1993年中秋節前的3星期,大班冰皮月餅正式公開發售,短短兩個多星期便賣出20萬盒,銷量驚人。
經過多年發展,冰皮月餅已成為香港人過中秋的主流月餅選擇,與傳統月餅分庭抗禮,改寫香港月餅市場格局,連主打傳統月餅的老字號及連鎖餅店,亦要跟從大班開發冰皮月餅應市。
延伸閱讀:中秋美食|從中秋月餅會細味香港的人情味
大班中秋月餅生意 佔全年盈利近80%?

有傳媒引述業界人士估算,大班賣中秋月餅的利潤,佔集團每年盈利近80%。因此每逢中秋,大班都會在廣告市場重搥出擊,無論港鐵站、巴士車身、戶外廣告牌、電視或網上平台,都不難看到大班冰皮月餅的蹤影。
在全盛時期,大班在香港一共有約30間分店;其後更進軍內地,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大城市開實體店,並藉淘寶等電商平台拓展銷售,搶佔線上線下市場份額。
大班捲政治事件 形象插水 賣盤收場

不過2019年,大班已故創辦人郭鴻鈞的兒子郭勇維因支持反修例運動,品牌遭到內地顧客抵制,同時被官媒抨擊,導致大班產品在內地電商平台全線下架,公司形象插水,重創大班經營。由於內地市場佔大班生意額約70%,失卻重要市場,變相令創辦30餘年的香港品牌走上賣盤之路。
2021年,創立大班的郭鴻鈞家族將生意賣盤予鴻和集團的廖志強,郭氏成員全面退出大班管理。
曾在怡和及金門建築任職的廖志強,是經驗豐富的企業併購及重組專家。他接管大班後積極進行改革,扭轉品牌形象,期望重返內地,可惜最終事與願違;加上疫情後月餅市場萎縮及競爭加劇,導致經營失敗。
另有市場人士分析,大班「死因」是缺乏創新,畢竟冰皮月餅已面世逾30載,大班其餘產品亦乏善可陳,競爭力弱。近年大班多次傳出財困,要削減分店,更有報道指廖志強拖糧及欠供強積金,需要加按中半山豪宅套現,屢傳結業消息。
今年6月24日,大班正式宣佈結業,無法與市民共渡中秋,先行告別,港產冰皮月餅神話亦告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