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6-07
有一年,正值美國經濟衰退期間,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失業了。
如今全家就只能依靠母親替別人做衣服的微薄收入過活,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少講負面說話 鼓勵孩子樂於助人
一天,妹妹放學回家,興沖沖地對媽媽說:「老師要我們明天帶些東西回學校,捐給窮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媽媽一愕,不無感觸地講了一句:「我可不知道還有比我們更窮的人呢。」
當時外婆剛好來訪,她趕緊拉住媽媽的手臂,皺了皺眉頭,示意她不要這樣講。
「瑪莉,」外婆對媽媽勸說:「如果你讓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的話,那她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了。她會永遠等着別人的幫助。這樣意志消沉的人怎能振作起來,努力奮鬥,從而日後做個有用的人呢?」
外婆續說:「我們家不是還有一瓶自製的果醬嗎?讓孩子拿回學校去。 一個人只要還有力量去幫助別人,那他就是富有的了。」

當個「送果醬」的人 讓妹妹心靈富足
然後外婆還不知從哪裏找來一張軟紙和一條粉紅色的絲帶,把家裏那最後的一瓶果醬精心包好,遞給妹妹。
第二天清早,妹妹滿心歡喜而十分自豪地帶着禮物去幫助「窮人」了。
直到現在,擁有3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記着那瓶果醬。
無論是在公司裏還是在社區裏,一看到有人需要幫助,妹妹總認為自己應該是個「送果醬」的人。
外婆給了妹妹一個富足的心靈、富足的生命。
【問心.發心.修心】
以金錢衡量的話,也許我們本身都並不富有,試問有多少人家財萬貫?
然而每個人都可以有富足的心靈、富足的生命,只要我們心裏願意。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李焯芬《心耕》,標題經編輯整理)
延伸閱讀:李焯芬人生導航 紅孩兒與小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