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12-06
瓊瑤是一個傳奇。她不單是知名作家,寫下無數受歡迎的小說作品,她的創作更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掀起追看風潮,影響力遍及全中國,甚至整個華人圈子。
12月4日,陪伴了幾代人成長的瓊瑤逝世,終年86歲。她的死訊,令不少書迷、影迷都大感惋惜。
瓊瑤9歲已發表首部小說 將師生戀寫成小說《窗外》
瓊瑤原名陳喆,祖籍湖南衡陽,1938年生於四川成都,父母都是國文教師,因此她自小在文學氣圍濃厚的環境中長大,培養對文學的熱愛。瓊瑤9歲時,已在報章兒童版發表首部小說《可憐的小青》。
1949年,瓊瑤跟隨家人移居台灣,14歲時發表文章《幻想》。1954年,再在雜誌發表文章《雲影》。雖然瓊瑤鍾情寫作,但讀書成績不佳,沒有考上大學,而是畢業於台北北二女中(今為中山女中)。
讀書時,瓊瑤曾有過一段師生戀。24歲時,她將這段戀情寫成小說《窗外》,以筆名瓊瑤投稿到雜誌,並成功刊載,大受歡迎。
筆名瓊瑤取自《詩經》 《窗外》拍成電影捧紅林青霞
為何會選用瓊瑤這個筆名?它是出自《詩經》詩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意指自己對他人的盛情,禮尚往來,知恩圖報。
其後,《窗外》正式出版為小說,更於1973年拍成電影,女主角是年僅19歲的林青霞,這部電影處女作,立即令她爆紅,自從展開豐盛多采的影壇人生。
林青霞在2023年第60屆金馬獎獲頒終身成就獎,她在台上感謝瓊瑤。「她的第一部小說《窗外》,成就我第一部電影。70年代最賣座的文藝愛情片都跟瓊瑤有關。」
不少人因着《窗外》的名聲響,以為它是最早拍成電影的瓊瑤作品,但其實瓊瑤的著作《婉君表妹》早於1964年已拍成電影,這才是首部改編自瓊瑤作品的電影。
瓊瑤80年代轉戰電視圈 《還珠格格》助亞視逆轉收視
瓊瑤以細膩、感性筆觸,寫出浪漫的少女情懷,以及探索女性自我價值,深受少男少女的歡迎。上世紀60、70年代,她不少作品拍成了電影,而自1980年代起,她轉戰電視圈,曾拍攝一系列「瓊瑤電視劇」,包括90年代的梅花三部曲、《還珠格格》三部曲等,成為膾炙人口的劇集。
港人一定記得1999年亞視播出紅遍東南亞的《還珠格格》時,曾取得約六成收視,成功打破無綫的慣性收視,打贏過漂亮的的一仗。
延伸閱讀:外購劇《還珠格格》打破無綫慣性收視 重溫亞視經典作
瓊瑤一生共有65本著作,代表作包括《窗外》、《庭院深深》、《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梅花三弄》及《還珠格格》等。由她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更先後在第9屆及第12屆台灣金馬獎獲頒優等劇情片獎。
此外,瓊瑤的作品更捧紅了無數男女演員,包括電影圈的林青霞、林鳳嬌、劉雪華、秦漢、秦祥林,到電視劇的馬景濤、陳德容、林心如、趙薇、蘇有朋等。
2017年,瓊瑤完成了最後一本著作《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這是一部自傳紀實作品,當中她寫下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她又在最後的歲月裏,於Facebook發文道出,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
瓊瑤又勸勉年輕人要珍惜生命。「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大家能經得起磨練。」
感謝瓊瑤為我們留下了很多令人回味的經典作品,不論是小說、電視劇或電影,都曾經進入幾代人的內心,陪伴成長,滋潤心靈。瓊瑤的去世,也代表華語影視界一個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