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大樹君」 用街頭實驗傳遞社會溫度

撰文︰紀小婷

  中國有句諺語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為了吸引觀眾,很多媒體或社交平台總是習慣傳播負面消息但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和B站上都有帳號,專門拍攝影片的「大樹君」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們進行了一系列街頭實驗用影片傳播正面內容,讓好事也能「傳千里」。 影片內容在社交媒體上大受歡迎,「大樹君」這個帳號不但成為一名街頭實驗KOL,更成為很多網友心目中的正能量發送地點。

傳媒人變KOL 善用新聞熱點做街頭實驗

  一個學生在路上被霸凌,身邊的人是不是視若無睹?一位渾身是汗的農民搭上地鐵,其他乘客願不願意讓座?一位老人在街頭希望要一杯熱水,有沒有商舖樂意提供援手?這些都是「大樹君」街頭實驗的主題。他們假扮成路人進行街頭實驗並全程拍攝,真實地反映人們在種種情境中的態度和行為。 

  憑着這些街頭實驗,「大樹君」海外內社交平台上獲得了很大關注。目前,他們在TikTokYouTube上的訂閱者已經超過800萬。 

 「大樹君」的創始人是山東的兩個80——單鑫和郭梁。兩人是大學同學,畢業後的一通敘舊電話讓他們一拍即合,在家鄉青島開啟了創業之路 

網紅大樹君-街頭實驗01
KOL頻道「大樹君」由兩位85後單鑫(左)和郭梁(右)創立,他們進行各種各樣的街頭實驗,並將短片放上網絡。(網上圖片)

  起初,兩人做的是傳統宣傳片,但很快他們就發現,青島市場小、資源少,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他們當時經常會觀看YouTube,不少內容他們都很喜歡看,這種自己創作影片的方式,在內地的影片市場還不太發達於是就有了借YouTube,拍攝短片分享主題的想法。  

  從20159月發首條短片到今天,兩人成績並非一蹴而就,中間經歷了很多努力 

  比如,「大樹君」小有名氣之後,網上就出現了抄襲和模仿的視頻,其中有些更是用更高級的設備來製作但單鑫和郭梁覺得,做得好不在於設備和製作,重要的是創意和編導思維。 

網紅大樹君-街頭實驗02
圖為KOL「大樹君」進行的其中一項街頭實驗,測試一個日本人在南京街頭問路(因為南京大屠殺的緣故,很多人認為南京人對日本人很反感),會得到什麼樣的反應。(網上圖片)

  單鑫和郭梁大學時讀的是電視編導,在傳統媒體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因此他們總是能從微博TikTok這樣的社交媒體上找到最有話題性的題材,再圍繞這些題材去設計街頭實驗。而這種對熱門話題的把握和敏感,並非人人複製得來。 

  靠着專業素養和自身努力,「大樹君」用了5年時間,從草根自媒體成長為備受關注的網紅 

  延伸閱讀:俄羅斯小夥變身網紅 用直播推廣中國農村  

網民評價:街頭實驗比刻意宣傳更具說服力

  這幾年來,網上也有人故意拍些負面街頭實驗來博取關注,但「大樹君」在進行街頭實驗的過程中,愈來愈體會到「人情並不冷漠,而是你自己不願意把心打開」所以一直堅持用短片打開觀眾的心,傳播正能量的內容和信息。 

  在一個街頭實驗中,一位農民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上了地鐵坐在地上。路人看到了,就不斷示意他坐到座位上來當中有老人青年也有兒童。當農民工表示自己做農活身上不乾淨,想把座位留給上班族時,有路人跟他說:大家都不容易,我們都是平等的,你該坐就 

  另一個街頭實驗中,兩個學生當街欺凌中性打扮的同學,嘲笑她「不男不女。路過的人紛紛伸出援手,有人則「教導」兩個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你們要尊重別人;還有人給被霸凌的同學留下電話,讓她遇到困難就向自己求助。

網紅大樹君-街頭實驗03
圖為KOL「大樹君」進行的其中一項街頭實驗,測試如果目睹有人被欺凌,路人作何反應。(圖片來源:大樹君@微博)

  有內地網民評價的真實反應比刻意的正面報道更有說服力。YouTube一位外國觀眾表示:街頭普通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中國社會的溫暖,短片改變了自己對中國的印象。 

  如今,「大樹君」團隊已經從起初的2個人擴大到8,兩個創始人希望將來在更多城市建立團隊,把「大樹君」做成一個KOL品牌,更好地傳播溫暖正能量。正如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介紹:希望大樹愈長愈高,世界愈來愈好。

中國文化-巨馬裝置

東方神獸「動起來」 讓中國文化走出博物館

當代中國-大城小事-英國攝影師

英國攝影師踏遍神州 記錄中國旅遊風采

手語律師唐帥

中國第一位手語律師唐帥 專為聾啞人士辯護

網紅-直播-俄羅斯小夥

俄羅斯小夥變身網紅 用直播推廣中國農村

相關標籤
最新文章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考察羅布泊神秘失蹤 科學家彭加木發生了甚麼?

傑出名人

「夫妻檔」民兵守孤島32年 王繼才倒在崗位上

創新先鋒

李東生

TCL李東生|「終一生 成一事」 堅守40多年屢創...

潮流人物

王珮瑜;京劇

王珮瑜:「揮着鬍子的女人」 她是推廣京劇第一人

小城大事

大熊貓 仿真公仔

一隻公仔50道工序 成都男生劉滔 製仿真大熊貓 遠...

運動健兒

霹靂舞國家隊;巴黎奧運;街舞;劉清漪

中國成立首支霹靂舞國家隊 17歲劉清漪將閃耀巴黎奧...

影視巨星

甄子丹,《殺神John Wick 4》,《葉問 》,《精武門》

甄子丹捲起葉問熱潮 創事業高峰 「宇宙最強」稱號如...

編輯推薦

40萬km²|最大盆地「塔里木」中國西部「聚寶盆」...

高83.4米|中國最高樹木 在這個西藏縣城!

天坑奇觀最多的地方 廣西何以成為「天坑博物館」?

1260km²|中國最大濕地——額爾古納

373米深|中國最深湖泊 水從天上來?

300公里|揭秘中國最長溶洞 探索30年仍未見盡頭

39萬平方公里|中國最大自然保護區 大過350個香...

我們的故宮|清代皇帝的大婚典禮有幾複雜?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國家形象宣傳片《PRC》 細數中國成就「高光時刻」

福建龍岩漳平,永福茶園櫻花

春暖花海|福建龍岩漳平 粉櫻襯茶山 邂逅最美春景

十三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回顧過去 「十三五」目標都實現了嗎?

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2035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入門篇|盤點「十四五」規劃6大主要目標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

我們的故宮|故宮裏的陶瓷枕有哪些?

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入門篇|一圖看清「十四五」規劃8大範疇

中國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復交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國外交|沙伊在北京對話 這種信任彌足珍貴

中國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中國經濟|中國高品質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石頭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你懂得放下嗎?

2015年3月28日
一帶一路白皮書

中國發布首份「一帶一路」 政府白皮書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感到太吃力我們常會埋怨工作要「一腳踢」,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有錢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派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做完四個崗位工作,一個人(一雙腳)去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任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成為「一腳踢」的意思了。   延伸閱讀:...

130道暗門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

  辭舊迎新之際,當代中國與你回望2022年,總結今年的難忘時刻,其中哪一件大事令你最印象深刻?立即參加《Our China Story》2022年中國大事投票活動,只需成為會員並投選你心目中的中國大事,即可贏取現金禮券!

  • 日期︰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1月4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