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9/01/2023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出自元末高明的《琵琶記》。意指古人經過多年苦讀,只要一旦高中狀元,便能名成利就,無人不識。放諸現代社會,指的是經過多年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也可一舉成名。
中國的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確立於唐代,宋至清朝一直沿用,目的是選賢任能,為朝廷效力。
要高中狀元並非易事,要經過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
因此一般讀書人要經過多年努力,不斷嘗試,才有機會躋身殿試。殿試一般由皇帝欽命大臣主持,考中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合格者皆為進士。古代讀書人都把考狀元,作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
這句話亦衍生了「十年寒窗」這成語,指的是貧窮的讀書人,在家中埋首苦讀了十年,但當他一旦高中狀元,也會由一個寂寂無名的寒士,邊位天下皆知的人。
延伸閱讀: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