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文明為何是獨一份的存在?

編輯︰紀小廷

  最近紀錄片《何以中國》熱播,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中國政治文明連綿不斷的生命力所在。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范勇鵬教授在19/2/2024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節目中就中國政治文明論述。

「中國」概念如何誕生?

  中國概念的產生,反映了中華文明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我們在應對共同威脅、維護共同生存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向心力和對凝聚性的中央核心的認同。

  我們今天為甚麼特別需要這樣一個「中」字?

  我們看上古時期,當時中國的地理規模已經非常大了,放在今天世界上就已經是一個大國;它的地理、人口和文化的多樣性,也遠遠大於今天任何一個號稱文化多元主義的國家。

  我們經常會聊起歐洲為甚麼難以統一,很多人會說,是因為歐洲的地理破碎。

  但是中國的地理也很破裂,比如蜀道難於登天的四川盆地、四塞之地的關中平原、表裏山河的三晉大地、泰山屏障的山東半島,似乎都不比歐洲的區域分隔更容易打破。我年輕的時候曾在歐洲遊歷,我覺得歐洲的地理空間其實比中國的要更容易翻越。

范勇鵬-中國政治文明01
中國地域廣袤,地勢複雜,文化多元,但仍克服種種阻礙形成大一統。(圖片來源:國土資源部)

  還有人說是因為文化的多元。

  但中國是一個萬國之和,統一到現在兩三千年了,今天各地方言差異還不亞於歐洲各個主要語言之間差異。一位阿拉伯學者問:「中國人講那麼多不同語言都可以統一,我們阿拉伯人說一樣的語言,為甚麼四分五裂?」

  所以我們的條件並不是天生就容易統一的。中國人能夠不斷地走向更高的統一,它的根本,在於中國人所創造的文明、文化和制度。它的核心就體現在這個「中」字上。

以高超能力整合巨大國土

  早自堯舜禹的時代,中國人就以高超的能力整合這塊巨大的國土。

  我們今天黃金周旅遊,坐着高鐵或者自駕車跑個上千公里就覺得自己很牛了,但是讀《尚書·禹貢》,那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把天下九州規劃經營得井井有條。

  延伸閱讀:中國地理小知識|中國有多大?面積接近整個歐洲!

中國高鐵「八縱八橫」-鄭渝高鐵
如今我們搭乘火車或高鐵可以輕鬆通達全國各地,但其實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把天下九州規劃經營得井井有條。(圖片來源:Getty)

  有人說《禹貢》可能形成於戰國,也有理想化的成分,但是我們今天考古工作所發掘出來的上古文明的規模,足夠讓現代人驚嘆。

  如果說夏商還有一定的軍事強權和神權政治的色彩,那麼到西周就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完全靠一套政治和禮法制度把天下有效地整合起來。

  如此巨大的一個國家,它最大的挑戰是甚麼?是內亂。

  法國的孟德斯鳩講過一句話——「小國亡於外敵,大國亡於內亂」,而他講的還是那種幾萬人到幾十萬人規模的國家。對於中國這種超大型國家,「建中立極」是消除混亂的法寶,也是我們從多少年戰亂的慘痛教訓中凝聚出來的智慧。

  近代有一位大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作者),也是一位非常好的歷史學家。他在研究甲骨文的基礎上分析了西周的制度,他認為其中一個關鍵點,西周要建立這套制度就是為了消除亂源。

  他把政治制度分成兩個層面:在中央層面,周公這些人是要建立穩定的權威,天子之位是不能隨便都來爭的,這個產權是要明晰的;而在執行層面,則要有充分的競爭,要選賢任能,不能搞世襲。

  王國維把政治權威和治國理政這兩件事情的邏輯講得清清楚楚。其實今天人類政治依然面臨這兩個層面的問題,今天多數國家依然面臨這樣的問題。

  秦漢以降,中央集權的皇帝制度取代了西周式的天子制度,郡縣官僚制度取代了西周的封建制度,但是王國維講的這兩條邏輯——一個權威、一個治理——依然延續了下來,比如皇帝之位是不能隨便爭的,官員選拔也是要靠競爭的,最後我們發展出了科舉。

  秦制對現代國家制度的貢獻往往被低估了,它的意義絲毫不亞於四大發明。

  延伸閱讀:「中國何以為中國」?從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讀

當代中國-統計中國-中國考古百年中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震驚世界的中國考古發現之一。(圖片來源:Getty)

中央權威保障大跨度整合

  無論周制還是秦制,它有了一個中央權威,就可以實現大範圍的共同的安全秩序,提供廣土眾民生生不息的條件,產生大規模的社會分工和市場空間,進行大跨度的資源調配和整合。

  每逢亂世,中國人對這種中央權威的渴望,尤其深刻。

  最典型的就是春秋戰國那五百多年,所以諸子百家他們的觀點各異,互相攻擊,但是在政治理想上卻有很大的一個共識。

  比如:管子說「使天下兩天子,天下不可理也」;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孟子說「定於一」;荀子說「隆一而治,二而亂。自古及今,未有二隆爭重而能長久者」;韓非子說「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呂氏春秋》說「一則治,兩則亂」。

  這些都是歷史中凝成的經驗智慧。

范勇鵬-中國政治文明02
諸子百家觀點各異,但是在政治理想上卻有共識,即都認同中央權威。圖為位於山東濟寧的孔子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因而,在中國歷史中,我們看到地理、制度和文化這些因素疊加,構成了一個生命力頑強的中央結構,圍繞它就形成了一個中國哲學家趙汀陽教授所講的「旋渦模式」——不管是甚麼人,你參與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最後都會成為中國人;不管是甚麼宗教、思想,進入中國都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有機部分。

  今天的中國之所以為中國,這個邏輯決定了。

  在內部,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要有一種向心性的制度和文化,讓全國各族人民在團結凝聚中成就一個多元的利益和價值;在世界上,中國也要成為一種良性秩序的源頭,向外輻射和平、合作、發展和公正,以及中國將帶給世界的原則。(二之二)

  (轉載自《這就是中國》節目,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范勇鵬:中國共產黨如何實現「大一統」?(三之三)

范勇鹏:中國如何解決大規模與現代化的矛盾?(三之二)

范勇鹏:超大規模人口如何實現現代化?(三之一)

「中國何以為中國」?從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讀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科學革命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看科學革命的密碼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看1920年代兩次工潮 罷工捲進政治角力

編輯之選

范勇鵬:西方「敘事戰爭」贏不了世界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官渡之戰在原陽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