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的一炷香到底多久?

編輯︰華思齊

  武俠小說描寫高手過招,常以「一炷香」時間為限。其實「一炷香」即是多久? 

  答案視乎與香的長短、大小、香料乾濕,亦與環境及天氣有關,例如潮濕與否、風力狀況,都會有所影響。一般而言,燃燒一炷香約需半個時辰,即約1小時。 

  除了燒香,古代還有另外兩種計時工具:日晷和漏壼,也是古代常見計時工具。日晷是一個刻有12時辰和96個刻度的圓盤,當太陽照射到圓盤上,人們就可透過指針的陰影位置來確定時間。 

  至於漏壼,則由漏水壼和盛水箱兩部分組成,盛水箱內插着一支刻有時辰刻度的竹箭。隨漏壼的水均勻向下滴漏,盛水箱的水位升高,透過箭桿顯示的刻度,就可知道時間。

  你看,古人沒有手機手錶,不過對他們來講,看時間也不是一件難事。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1:26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信口雌黃

趣讀中國文化|信口雌黃的「雌黃」是塗改液?

1:24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不倒翁

趣讀中國文化|不倒翁有段可憐身世?

1:13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饅頭起源

趣談中國文化|饅頭起源如此恐怖?

0:57
當代中國-中國文化-太空船神舟

趣談中國文化|太空船為何叫「神舟」?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