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秋雨愁煞人

  數秋天的絕句,首選「秋風秋雨愁煞人」!

  1907年7月15日,著名愛國巾幗英雄秋瑾女士在杭州遇害。從被捕到犧牲,她只寫了一句話:秋風秋雨愁煞人!由於此遺言廣為傳誦,許多人以為是秋瑾所作,實際是秋瑾引用了清代陶澹人《秋暮遣懷》的詩句。

  原來詩句是:「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意謂:秋雨又加秋風,寒冷加上深宵又只有一人獨坐,如斯環境引發思緒萬千,愁思不斷,心頭不斷被撞擊而疼痛,人真能被愁思「殺死」。

  秋天這蕭索肅殺的氣氛,萬物隨之而凋零的場景,再配合秋瑾那壯志未酬的悲憤,慷慨就義的從容,怎不教人動容!

  延伸閱讀:冬季冷暖看重陽   

相關標籤

屋漏偏逢連夜雨

  形容不幸事接連發生,廣東俗語有:「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形容詞原來有一個典故的。

  這句話見於馮夢龍《醒世恆言》:「這等苦楚,分明是: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意思是屋頂已經破掉,偏偏遇上連日下雨,夜晚還下個不停;此外,船隻已經較預定的航行時間晚了,偏偏又遇上逆風,令航行變得更慢。真是禍不單行。  

  

夜半飯牛呼婦起 明朝種樹是春分

  今天是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這一天開始,氣候逐漸回暖,萬物復甦,是春耕的重要時節。有一句話:「夜半飯牛呼婦起, 明朝種樹是春分。」是甚麼意思呢?

  這句詩出自清代詩人宋琬的《春日田家》,生動地描繪了春分時節農家的忙碌場景,充滿展現出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

  春分前一天夜半時分,農婦人起床餵牛,確保牲畜有足夠體力進行第二天的勞動。同時,農人也會叫醒老伴,一起討論第二天的農事安排。

  農夫在這一天最愛種甚麼?原來是種樹。

  春分時節,氣溫回...

一生之計在於勤 一年之計在於春 一日之計在於寅

  要計劃一年大計,在春天進行是最理想的,要計劃好一天的事情,則清晨時分進行也是最佳的。

  我們常聽到這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自南朝.梁蕭繹《纂要》。

  而有另一句意思十分相近的,出自《增廣賢文》:「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一日之計在於寅。」

  中國以農立國,對農耕十分重視,農耕亦跟天氣季節息息相關。在二十四氣節之中,以立春最為重要,立春為二十四氣節之首。立春...

章太炎的四個女兒:㸚、叕、㠭、㗊

  如果你有四個女兒,你會把他們的名字改為梅、蘭、菊、竹?還是日、月、星、辰?有位國學大師居然將自己四個女兒名字改成四個生僻的四疊字:㸚、叕、㠭及㗊,四個字生僻得還差點令女兒嫁不出去!

  這位國學大師名叫章太炎,是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他的四名女兒名字順序分別為章㸚、章叕、章㠭及章㗊,用的都是冷僻字。他甚至要求提親者要讀懂女兒的名字,才有望迎取。

  那麼,女兒的名字如何理解呢?

  四個「乂」組成「㸚」(音:里)。本意是籬笆,有稀疏明朗的樣子。

  四個「又」組成「叕」(音:綴)。...

「有排」定「有牌」

  香港人經排隊,經常因為隊太長而「有排等」。

  在廣東話當中,我們會用「有排」來形容還有很長時間、需要等很久的意思。有一種說法指,「有排」正寫應為「有牌」,而這個牌就是古時的「時牌」。

  據《宋史·律歷志三》所載:「國朝復挈壺之職,專司辰刻,署置於文德殿門內之偏,設鼓樓、鐘樓於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銅壺、水稱、渴烏、漏箭、時牌、契之屬、壺以貯水,...

不成功便成仁

   電視劇中的人,遇到生命關頭的情況時經常說:「今次真是不成功便成仁了。」究竟「不成功」與「仁」有甚麼關係?

  這句話是針對「幹大事」的人來說的。凡做事便有風險,幹大事的人要堅持不懈,過程中可能面對不少困難,甚至丟掉性命。然而,縱使不成功,卻能成就「仁義」。

  這個「仁」是出自萬世師表孔子所寫的《論語》。在孔子心中,「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則、標準和境界。簡單來說,「仁」是「仁義」、「仁德」;深入點說,「仁」...

「帶飛」與「躺贏」

  手機遊戲是內地科技產業的重要一環,由於手遊已成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當中的衍生的用語也成為了網絡潮語。   「帶飛」和「躺贏」就是當中兩個了。 

  「帶飛」的意思,就是憑自身實力帶領同伴完成任務的意思。在一些團隊合作的遊戲如《王者榮耀》、《英雄聯盟》中,實力超卓的隊友帶領其他人取得勝利,就會被稱為「帶飛」。 

  有多時候,會出現「求帶飛」或「被帶飛」的詞語,意思就是希望有人幫助,或者領頭人帶領團隊取得勝利了。 

  如果你技術一般但有人「帶飛...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三月天孩子臉」下一句是甚麼?

  有沒有聽過中國一句有趣的歇後語「三月天孩子臉」?下一句是甚麼呢?

  這句話是一句民間諺語,在農村地方經常聽到,不過不是陽曆的3月,而是農曆3月份,大約就是陽曆的4月。

  意思是:到了農曆3月之後,可能會遇到頻繁的陰雨天氣,原本上午是晴空萬里,結果下午就開始暴雨連綿。而農曆3月正是播種的時候,雨水較多的話,農作物就會受到影響,所以農民最害怕農曆3月的天氣。

  農曆...

「收山」源自閩南話?

  形容某人退休、退役等,會說「收山唔做」。收山,在廣東話的意思就是結束某種職業生涯的意思。

  這個俗語的由來,有指是從閩南話而來,根據《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收山」有結束、總結的意思。例如「事業做傷大,煞袂收山」,意思就是事情做得太大,很難收場。

  「收山」這俗語在廣東話中出現,早於上世紀40年代。當年在《華商報》連載著名作家黃谷柳的《蝦球傳》,當中一篇名為《黃埔登入》的文章中就用上...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

「棺材內伸手」下一句是甚麼?

  今天是西方的受難節,也讓我們說一下與死亡有關的中國古代歇後語。

  「棺材內伸手」下一句是甚麼?

  活人要拿物品,必須伸出手來,可在躺着棺材內的死人,又怎能伸出手來呢?

  清·王有光《吳下諺聯》卷二:「棺材內伸手來」。

  這句話透過誇張的手法,諷刺了那些愛財如命、貪婪到死不罷休的人。

  「棺材內伸手」的下一句,便有「死要」或「死要(錢)」了。

 

 

「四四六六」點拆掂?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重視和諧,有甚麼糾紛爭執最多通過溝通和平解決。在廣東話俗語當中,我們就會以「四四六六」來表示把事情共同商議及解決。究竟甚麼「四」,甚麼是「六」呢?

  四四六六,意思就是採取互相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這個說法的由來,其一是源自宋代的「四司六局」。

  所謂「四司六局」是官府或富貴人家在府中設置的專辦人員,所謂四司就是帳設司、廚司、茶酒司、台盤司,六局則為菜蔬局、果子局、蜜煎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四司六局」的人都是老行家,辦事周到,彼此又甚有...

壞過凱婷

  網絡潮語是新生代的語言,有些甚為有趣,「壞過凱婷」就是其中之一。   到底「凱婷」是何人?為何80、90後會以凱婷作為一個比較好與壞的標準?

  「壞過凱婷」一詞是起源於一篇過氣的網絡潮文,帖文中一名「愛鬥壞」的中一女生自稱是凱婷朋友,而且號稱「中一女仔最壞就是我和凱婷」,在校內亦會被經常「扣分扣至負分」,所以就自覺是一名壞學生。

  由於帖文當中的作者以及凱婷都是同樣的壞,所以後來如果想形容一個人行為很壞,網友們就會打趣道「壞過凱婷」,這...

「大刀闊斧」與「大馬金刀」

  一個人辦事果斷而有魄力,可以用大刀闊斧來形容。意思就是操刀時一刀落下,絕不拖泥帶水。   另一個類似的成語,則有「大馬金刀」,形容一個人豪爽、氣派。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那姑娘大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皺,說:『你怎麼這麼俗啊?起來!』」這裏的姑娘就予人豪爽、氣派的感覺。

  不過,「大馬金刀」也可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鋒利,不留情面。

  在清代《崖山哀·漢奸》當中便有用上這個俗語:「你再別說甚麼野蠻文明,安國提起這兩...

「打水漂兒」與「倒錢落海」

  大家可記得從前有一個政府的宣傳廣告,勸市民不要沉迷賭博,說這個行為猶如「倒錢落海」?在廣東話的語境中,「倒錢落海」有浪費的意思,而在普通話當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的意思,就是白白投入而沒有收穫。

  「打水漂兒」是一種將石頭擲到水中的遊戲,人們以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過,以激起水花,這就是「打水漂兒」。

  「打水漂兒」過程中,小石子或瓦片會在水面上掠過;但遊戲過後,石片便會沉入水中。人們藉此用來比喻虛擲、浪費,經常用來形容賭博或高風險投資...

「拜把子」結義?

  今時今日,有些人會跟關係好的朋友以「兄弟姐妹」相稱。而在北方話當中,就有跟好友「拜把子」,建立一種猶如親人的關係。

  拜把子,就是結拜的俗稱。至於把子的意思原為舵柄,開船時舵手要握把子,所以人們以「舵把子」來比喻老大。

  在以往一些文學作品當中,也會見到拜把子一詞的出現。例如《三俠五義》第三十四回中就有:「這麼樣罷,咱們兩個結盟,拜把子罷!」而《文明小史》第七回:「當下二人話到投機,傅知府便一直的陪着他,兩人還...

「擺譜」擺出甚麼譜?

  在北方用語當中,擺架子原來有別的說法,叫作「擺譜」。

  有資料顯示,清朝時,朝廷頒布條例,吸引關內人口到東北屯墾。

  到了東北的移民,會帶上自家的家譜,閒時便各自拿出家譜比一比,看看誰的家譜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後。或許是擺譜過程中,部分人可能產生了自豪感,態度高調自大。

  擺譜除了有擺架子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故意裝出一副體面或安逸的氣派來炫耀。

 

「賓虛」和「趁墟」

  形容場面人山人海,熱鬧非常,老一輩的香港人,會以「賓虛咁嘅場面」來形容。你聽過嗎?是如何產生的呢?

  「賓虛」,在廣東話中有人山人海、場面宏大的意思。

  這個說法有說是源自於1959年出品的美國電影Ben-Hur,這電影中文譯名叫作《賓虛》,「賓虛」這個詞,其實是戲中主角的名字。

  這套電影在上世紀50年代上映,由於當時沒有後期特技,所以在場面上需要採用特大製作。製片公司動用超過萬名臨時演員上陣...

閻王易見 小鬼難纏

  「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是說,有時候地位更高者或許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歡刁難別人。

  這句話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這個說法套用在現實中,「閻王」就是用來指代大人物或負責人,「小鬼」則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時直接與大人物對話,或許更好溝通,辦事效率也高;反倒是無名小卒更喜歡刁難人,往...

「剃頭挑子」下一句是甚麼?

  「剃頭挑子」是從前街頭理髮匠所攜帶的「工具箱」,從清朝時出現。「剃頭挑子」有一句歇後語,大家知道嗎?

  清朝男人的髮型是剃掉前面的頭髮,將後面的頭髮梳成一條辮子,這種髮型需要專人來打理,於是「剃頭匠」就出現了。

  剃頭匠走街串巷,吆喝「剃頭嘞」,顧客便在路邊坐下理髮。

  「剃頭挑子」,就是剃頭匠的扁擔挑子,用以攜帶理髮用的工具。

  通常,挑子的一頭放着剃頭梳辮的工具,如剃刀、梳子,篦子等;另一頭則...

「廣東人唱京劇」下一句是甚麼?

  有聽過京劇的朋友,都會感受到京劇的唱腔、發音與粵劇很不同。那麼,「廣東人唱京劇」會是怎樣的體驗?

  京劇以「中州韻」和「湖廣音」為標準,融合北方官話的咬字發音(如翹舌音、兒化音),與廣東方言(粵語)的語音系統(如九聲六調、無捲舌音)差異極大。

  廣東人若未經過訓練唱京劇,容易將方言習慣帶入,形成不倫不類的唱腔了。

  於是,就有了「廣東人唱京劇—南腔北調」的歇後語。

四川方言「管你錘子事」

  四川方言不是人人都能聽懂,而且罵起人來也很特別,甚至會帶很多「架撑」(工具)。

  「錘子」用來打架可以是殺人武器,用來吵架威力也很強。四川人說「管你錘子事!」你就最好別多管閒事。

  「牙刷」,四川話就有牙擦擦的意思。「你曉得個牙刷兒!」即是說你懂什麼呢!

  四川人如說你說「毛線」,就是不贊同你的話。據說以前只說「毛」,後來才加上「線」。

  四川話也多用叠字,例如有「水垮垮」(...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古人在清明節掃墓,是怎樣的情景?

  宋代高翥《清明日對酒》:「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將清明節掃墓的場景形象地展示出來。

  首兩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描繪了清明時節的典型場景。詩人站在遠處,看到南北山頭的墓地密布,人們紛紛前來祭掃,場面繁忙而莊重。一個「紛然」寫出了祭掃人群...

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古代農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為甚麼呢?

  傳統上,清明節的天氣,預示一年的農耕,是人們十分重視的重要節氣。

  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諺語,就是「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意思是清明這天如果放晴的話,就預示整年作物豐收、牲畜興旺;相反,清明節下雨的話,各種果樹和作物,產量品質便受到很大的傷害了。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

  古時有關清明節的詩詞不少,其中這句「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就形象地描寫清明節時遊人的景象,怎樣理解呢這句詩呢?

  這兩句出自宋代吳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古代認為,從小寒至穀雨,有二十四番應花期而來的風,梨花風為第十七番花信風,梨花風後不久就到清明了。清明節,遊人為了尋找春意,大多出城踏青。

  這兩句描寫了清明時西湖美麗的蘇堤和遊人遊春熱鬧的場面,充滿歡愉熱鬧的氣氛。

  這首詩還有兩句,就是「日暮笙歌收拾去...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清明南風夏水多

  清明是中國第五個節氣,與中國農耕息息相關。在福建地區清明節就有一句農諺:「清明南風夏水多,清明北風夏水少」,是甚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明這天刮南風的話,說明此時氣溫較高,雲層也較密,預示當年夏天降水比較多,相反,如果當年降雨量比較少,便不利農耕。

  這個又與一句老農諺不謀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中國古代也有愚人節?

  大家知道4月1日是「愚人節」,為甚麼會有「愚人節」?誰是愚人?

  愚人節,相傳源於法國。但原來類似的活動節慶,早在中國古代已經出現。

  根據網上資料,有古文記載:「四月丁寅,子弟俗以詭誆為戲,長老不以非禮禁。」

  大意說四月的丁寅那一天,年輕人會用互相欺騙的方法來開玩笑,而長輩也不會搬出禮法來掃興,這天大家都會以開別人玩笑(愚人)為樂。

  不過該說法缺乏有力史...

WeChat